不久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与高德地图,共同发布了“浙江非遗地图·守护者声音”。首批上线的25位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语音讲解,就有不少来自绍兴。
绍兴有张非遗在线地图
打开高德地图,搜索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相继跳出的有6段语音材料。这是自“浙江非遗地图·守护者声音”发布以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以及绍兴的几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所录制的语音讲解。
《徐文长故事》现场讲述。
这其中,有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情况介绍,国遗项目王羲之传说、徐文长故事、绍兴平湖调、绍剧、绍兴摊簧等也纷纷登陆,大家所熟知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乃浚、吴传来、郑关富、刘建杨、宋小青也上线打卡,熟悉的乡音让人倍感亲切。
语音讲解的时间不长,2分多钟的时长里,听众可以了解非遗项目的梗概。在非遗项目《徐文长故事》里,吴传来说,徐文长故事是我国机智人物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以表现主人公徐文长的机智幽默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群,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目多达400多篇,代表性故事有《竹竿取物》《都来看》,等等。
吴传来介绍,早在几十年前,《徐文长故事》就被刻录成影碟播放,其在绍兴市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少时,娱乐方式还较为单一,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徐文长故事》,成为数代人童年的回忆。在高德地图上上线非遗项目《徐文长故事》的介绍,在吴传来看来,这是推介该项目的一种新颖的方式。
据了解,浙江省拥有2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6位国遗传承人,均居全国首位。绍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而灿烂的非遗文化。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4项,省级非遗项目86项,市级非遗项目240项,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种类也涵盖了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竞技,等等。
自项目上线高德地图以来,绍兴市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梁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看来,这是文旅融合的一种新的尝试,无论是绍兴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通过地图搜索本地非遗馆,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非遗资讯,对于推介当地非遗,很有帮助。尽管,这种尝试是初步的,并不深入,但如果寻求进一步的合作,在5G时代到来之际,真正上线形成一款绘声绘影的非遗地图,那么对于非遗的普及和流传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更多平台上推广
非遗带着厚重的文化烙印,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人们生活方式、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留存,是地方灿烂民俗的反映。很多项目,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境地,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成为非遗工作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上,各地都下足了功夫。
早前,诸暨市非遗中心创排的《抖狮结义》获得不少赞誉,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在传承中有创新,有更广泛的社会接受度和参与度,在文旅融合的当下,值得深思。
在绍兴各地推出的研学游产品中,融入非遗元素的系列活动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对于绍兴地区的传统非遗项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了解非遗故事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动手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升,非遗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丰富性。我们也在尝试着和一些新兴平台合作,线上的抑或是线下的,通过多渠道推广非遗。”肖梁说。
今年,绍兴市文化馆的抖音官方账号“绍兴有戏”上线,目前已有粉丝3000多人,发布作品33个。记者发现,诸多视频包含非遗元素,制作短小精美,内容丰富,有着浓郁的绍兴味道。
“非遗通过数字化的呈现、推广和传播,借助平台的流量,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这也是当下年轻人愿意接受的一种方式。”肖梁说。
而要让非遗项目更精细、更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展示非遗魅力的同时,流传并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做好非遗的影像记录至关重要。
早些时候,诸暨市便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研究项目工程的试点工作,由于口头文化的日渐萎缩,抢救性的采录工作很有必要。影像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在当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打造成为非遗纪录片精品。
“当前科技让我们看到了更多非遗保护可能性,通过实现数字化保存,最终形成一定的传播力。”肖梁说。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