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国黄酒之都·绍兴”创建考核会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专家组在深入调研后给出结论:绍兴黄酒产业各方面表现符合认定条件,建议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酒业协会共同授予绍兴“中国黄酒之都”的称号。这种“官方认证”,对绍兴发展黄酒产业、提升城市形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从酒乡到酒都,绍兴是否做好了准备?还有哪些领域需要提升?考核会上专家们“压箱底”的意见建议,发人深思。
勇克技术难题
在专家们看来,要做实至名归的中国黄酒之都,绍兴黄酒仍需在技术上成长为绝对的引领者。
“首先要克服‘黄酒上头’这个痛点。”考核会伊始,中国酒业协会黄酒分会副理事长张五九直言不讳地说,在五大酒种中,喝酒上头的问题黄酒表现尤其明显。“黄酒酒精度低、口感绵长,但喝酒后容易头疼,体验感就差了。”张五九认为,喝酒上头归根到底是酒的品质问题。“好酒不上头,越高端的酒,喝完头越不会痛。”
张五九说,黄酒上头在绍兴人看来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外界反映比较普遍,绍兴要做黄酒之都,要走出绍兴、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就要充分考虑其他地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张五九也表示,以前绍兴黄酒上头问题更明显,这一次有了很大突破,好几款黄酒饮用后都没有这种感觉了。
黄酒没那么“上头”,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技术上的突破。黄酒集团董事长钱肖华说,这种技术突破让绍兴黄酒有了更足的底气,也带来了更大的附加值。以古越龙山国酿1959为例,由于解决了“上头”问题,每瓶卖到1000元以上,真正跻身高端酒行列。
当然,黄酒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不止这一个。
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健认为,跻身黄酒之都后,绍兴首要任务是加强人才储备,尤其是黄酒行业领军人才的储备。“培养人才梯队,推进黄酒基础研究,在黄酒产品的原创上推陈出新,实现更大突破。”
扛起酒都使命
由“乡”变“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张五九认为,“都”与乡、镇的区别是明显的,“都”有“都”的视野,要跳出黄酒看黄酒、跳出绍兴看黄酒。当前,黄酒产业在五大酒种中占比是最低的,作为黄酒之都,要思考的重点不再是怎么在黄酒这个蛋糕中尽可能分得更多一些,而是要去想怎样带领全国黄酒行业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好。“绍兴要有‘带头大哥’的使命感。”
在毛健看来,当前黄酒产业的地域意识依然很强,大家不是你跟风我,就是我跟风你,在宣传时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对于这些现象,绍兴应当以更大的格局来看问题,不但自己要克服地域观念,在加快发展自身黄酒产业的同时,还应该海纳百川吸引更多外地黄酒企业一起做研究做推广,真正成为全国黄酒产业的博物馆和黄酒技艺的“集大成者”。
环保是另一个容易被黄酒行业忽视的问题。
“做1吨黄酒要用掉8吨水,能耗高得惊人!”毛健说,现在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不过关的企业未来遇到关停的风险更大。他还举例,安徽一家酒企因为酒香飘到了外面,结果被周边居民举报,现在成了环保督察整改的对象。“所以,要成为中国黄酒之都,一定要引导黄酒产业在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黄酒产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一个新的起点
必须要看到的是,即便绍兴成为中国黄酒之都,形势依然很严峻。
目前,绍兴黄酒行业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只跟一个中等规模的白酒企业差不多。从全国范围来看,福建、江苏、河南等省的黄酒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绍兴要成为行业引领者的压力依然很大。这意味着,绍兴在成为中国黄酒之都后,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比以往大得多的成绩。
不过,短板的另一面是潜力,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动力。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对绍兴黄酒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外部有文化复兴的良好氛围,内部有年轻消费者强劲的消费能力作支撑,中国黄酒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最佳窗口期,需要绍兴发挥黄酒主产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一起带领黄酒产业爬坡前进。绍兴也要顺应消费年轻化的趋势,在黄酒产业的宣传引导和消费教育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黄酒之都’给了绍兴一个城市推广和产业发展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呵护它、提升它。”钱肖华说,考核的过程让绍兴黄酒发现了不少自身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诸多课题,给绍兴黄酒人带来了很多启发。下一步,绍兴要将问题一个个整理好,列出清单、逐一解决。“在打造中国黄酒之都的过程中,绍兴黄酒已经不仅仅是绍兴的名片,更是国家名片,我们要在思维上实现全新突破,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开拓,和全国同行一起将中国黄酒产业做大做强。”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