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现存的古代书院建筑之一:鼓山书院的前世今生

越牛新闻通讯员 谢云飞 文/摄

2019-11-25 07:40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石城新昌义塾大兴,石溪义塾是其发端。”新昌文史办唐樟荣老师说。

石溪义塾

宋咸平二年(999),石文渥、石待旦父子于县城南石溪村创建石溪义塾。咸平二年至庆历二年(999~1042),礼明道程夫子(灏)为师,躬自设教。“四方之士,不远万里,赢粮笥书,及门而受业者麋至。”生徒中官至侍从及登第者76名,县内中进士者18名,而石氏一门即有12名。嗣后子孙继续办学,延续70余年。

笔者亦从《绍兴市志》所收两宋进士名录中看到,涉及新昌进士,数量很可观。两宋绍兴府618名进士中,新昌进士占123名。可见,石溪义塾功不可没。

鼓山书堂

笔者翻阅新旧地方志,对早期鼓山书院的记载很简略,如“尝延程夫子明道(灏)讲学于此”,“旧为石亚之读书处,名石鼓书堂”,“后石子重(墪)讲学于此,著《中庸集解》,朱熹尝采其说”等。

石待旦(985~1042),天禧三年(1019),登进士第,弃仕归隐。据新昌《石氏宗谱》记,石待旦有五子,次子石亚之曾隐于鼓山读书,名曰“石鼓书堂”,估计这个书堂就是书院的前身。

石亚之(1018-1057),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年仅17,丰神秀俊。宋仁宗十分赏识这位才貌双全的士子,意欲招为驸马,石亚之却婉言相辞。不久,他就弃官归隐,读书于鼓山,并捐田立观宇。估计书院之初具规模,即在此时。

从以上记述看,鼓山更像是石氏的一座庄园,不过石亚之在此“讲论经史,寻探义理”,已为隐居读书明志的处士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和风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书院也就顺理成章了。

鼓山书院

至宋末及元代,鼓山书院失修而废。明嘉靖间,绍兴知府洪珠集资复建,嘉靖十三年(1534)书院落成,洪珠作《鼓山书院记》中说:“乃寻鼓山旧址,得地直可十八丈,横如其数,构六楹。前四楹为台门,南临大路,建绰楔(牌坊)以树风声。”

之后,清嘉庆二十一年,光绪二十二年数度修缮。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院田移拨县立高等小学堂。1945年,院舍作县立简易师范校舍。新中国成立后,西岭乡政府曾作为驻地;1995年8月,县政府发文把鼓山书院收回国有,修葺鼓山书院作石城中学办学之处。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16年又进行重修,使这座千年古书院得以延续,成为新昌鼓山公园重要一景。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王丽丽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