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塑料袋,将防护服压好包,再装入纸板箱……动作连贯、一气呵成。“我差不多已是一名熟练工,最多一天能压个500多件。”昨天下午3点多,在位于柯桥区平水镇的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里,市经信局创新协作处副处长陈炜已在生产线上干了快两个小时。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市经信局创新举措,开始了重点应急物资生产企业蹲点驻守。每天,由市经信局领导带领8名工作人员蹲点驻守相关生产企业,抢生产、增产能及保供应,不仅协调解决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员工复工、物资运送等困难,还要对接企业生产服务保障。
生产医用防护服的“金阳纺织”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线员工只有110名,缺口依然较大。“从1月26日(正月初二)来企业‘上班’后,帮助企业提高产能是当务之急,首要的困难是员工不够。” 陈炜说,在老员工的指导下,他们已掌握了相对较为简单的工序,特别是货物封箱、压包、装卸等,生产效率已不输于工厂的老员工。“上午,帮助企业协调原材料供应等各种难题,下午,腾出时间就上了生产线。”
参与“压包”驻守干部
在浙江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每天上午8点半,市经信局也有3名工作人员准时来到这里“上班”,往往要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目前,振德医疗的10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口罩每天源源不断发往抗疫一线。”已连续驻守10多天的市经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吕姚峰说。
原料物资供货短缺、生产配套供应不足等问题,一度让“振德医疗”产能受限。驻守干部多方努力、反复协调,不仅帮助企业成功牵线天津泰达、海南欣龙等上游企业,还帮助联系上海等30余家原料厂进行样品测试,并与广州等10余家原料企业建立新供应关系,协调市内外配套企业复产30余家,确保供应不间断、产能满负荷。同事,帮助企业新增防护服生产线, 10天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生产,有效解决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缺乏问题。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