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鲁迅为绍兴菜代言!82岁老人写成《鲁迅与中国绍兴饮食文化》

越牛新闻记者 王晓宏

2019-11-24 07:23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11月18日,82岁的翁筱福赶到绍兴鲁迅纪念馆,郑重地送上刚刚出版、还散发着油墨香的《鲁迅与中国绍兴饮食文化》一书。这本书由翁筱福历时两年完成,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鲁迅笔下的绍兴菜,还有作者发扬光大绍兴菜的和建议。

绍兴鲁迅纪念馆业务主办杨晔城说,翁筱福老人的这本书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宣传鲁迅,很接地气,有利于鲁迅文化的普及。同时,老人对鲁迅与绍兴饮食文化的思考,对绍兴菜的传承与发展很有意义。

翁筱福展示他写的书

“我与绍兴菜有不解之缘”

“我这辈子与绍兴菜有着不解之缘。”尽管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翁筱福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近日上午,他在越城区银都花园小区的家中,向记者讲述了其与绍兴菜的故事。

1984年,翁筱福离开坚守了26年的三尺讲台,调入市政府,负责市政府接待办筹建工作,此后一直在那里工作至退休。

在对外接待中,以干菜焖肉、绍三鲜等“十碗头”为代表的绍兴菜是必上桌的菜肴,天长日久,翁筱福对绍兴菜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

退休之后,翁筱福开始研究绍兴餐饮文化。从史料中,他发现,周恩来、鲁迅等绍兴名人与绍兴菜颇有渊源,特别是鲁迅的文章中,记录了其饮食习惯和绍兴菜的特点。翁筱福根据这些发现,在《中国烹饪》《中国服务经济》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绍兴饮食文化的文章。

除了从史料上了解绍兴菜,翁筱福还走街串巷,实地了解当前绍兴菜的生存状况。“绍兴菜曾是浙菜的发源地,如今风光不再,特别是这些年,绍兴菜错过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传统绍兴菜特色鲜明,原料是关键,但眼下一些商家没有‘守正’,一些绍兴菜的原料混杂。绍兴菜创新也没跟上,这与绍兴菜大厨青黄不接有关。”走访的结果,让翁筱福痛心不已。

“绍兴菜不该继续沉沦,应发扬光大,得在地方菜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绍兴的特色。”翁筱福下定决心,开始埋头创作。“鲁迅是世界文化名人,我要借助他的影响力,来提升绍兴菜的影响力。”翁筱福说。

据了解,翁筱福的《鲁迅与中国绍兴饮食文化》一书,有近4万字,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为写此书,他大量翻阅鲁迅作品,并将里面常见的绍兴菜一一标注出来。“鲁迅文章中写到的很多菜,目前在绍兴普通家庭和饭店都能看到,这些都是绍兴菜的代表。”翁筱福说。

为了直观介绍绍兴菜,翁筱福还找到绍兴烹饪大师胡水良,请他把鲁迅笔下的绍兴菜一道道烧制出来,再逐一拍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他的书中展示。此外,翁筱福还从鲁迅的饮食爱好和情怀、绍兴人饮食的由来、绍兴菜的特色和科学内涵等角度,对绍兴饮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翁筱福说,他自费数万元出版这本书,就是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关注绍兴菜,发展绍兴菜。“悠久的历史和特色风味形成了绍兴饮食文化的特色,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它的生命力。绍兴要深度开发绍兴菜,让绍兴饮食文化繁荣起来,这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今天绍兴旅游大市发展的需要。”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厉燕军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