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秀水间,连片的江南古居民建筑若隐若现,这便是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沿着村口往里走没几步,一座建于晚清时期的四合院跃然眼前,白墙黛瓦,很有韵味,门口的匾额上书“俞秀松故居”。2号上午,70岁的俞治华早早来到离家不远处的俞秀松故居,等待游客的到来。作为俞秀松的侄子,18年前,他弃商回家,从父亲手中接过管理俞秀松故居的重任,并义务担任讲解员到至今。
俞治华和俞吾成
早早来到俞秀松故居等待游客到来
一个多世纪前,俞秀松在这里出生,17年后,满怀壮志的少年离开溪埭村,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和创建人之一,俞秀松的名字永远载入史册。他的故居,至今仍散发着他的生命气息。
小学时写的大字、离家后的家信、沧桑的旧家具……在这座四合院内,每件陈设品都记录着一位革命者的生命印记,吸引众人前来接受红色洗礼。10点左右,俞秀松故居变得热闹起来,陆续有游客来追思凭吊,来自上海的蔡女士坦言,自己是因为俞秀松,才知晓溪埭村,“能孕育出这样一位英雄,可见这个村子也了不起!”
俞治华在俞秀松故居讲述俞秀松事迹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俞治华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他笑说,“这样很好,更多人了解俞秀松和那段不能遗忘的激情岁月的同时,提升了溪埭村的知名度,这一定也是大伯所愿。”
历经百年风雨,如今的溪埭村依然保持着古村落风貌,且萦绕着浓浓的红色氛围。“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人”,穿行于村中,砖墙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俞秀松语录,它警示溪埭人自强不息,也追忆着逝者,仿佛烈士之心从不曾远去。
溪埭村党总支书记俞吾成(右)和烈士后人俞治华在俞秀松故居商讨红色旅游区的规划
“等到大家有饭吃了,我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1919年底,俞秀松最后一次回家乡说的这句话,成为后来者的励志之语。“现在我们不仅有饭吃,还过上了好日子。”溪埭村党总支书记俞吾成介绍,随着次坞镇建起临杭产业园区,溪埭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而“五星3A”“五水共治”等工作的推进,以及俞秀松纪念馆、秀松党性教育基地等场馆的兴建,让古村落重焕光彩,今年截止到目前已吸引万余人次游客。
在秀松精神的光辉照耀下,一张全新的红色旅游区蓝图已经绘就。眼下,溪埭村正规划以俞秀松故居为核心,串联起俞秀松纪念馆、秀松公园、凳厚堂、抗日战争遗址等烈士纪念场所,打造一条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红色景观带,传承先烈遗志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而这一切正是依托俞秀松故居,它是溪埭村的红色财富,带给一村人无上荣光。”俞吾成说。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