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端刊发了《这块屏幕能给乡村学校注入新的希望吗?》一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乡村学校硬件越来越好,但学生越来越少,规模百人以下的“麻雀学校”较多见。乡村学校该何去何从?就此问题,本端“民情观察室”记者实地走访了多所乡村学校,进一步深入调查。
全校6名老师
14名学生
近年来,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因绿水青山成为网红村,节假日游人如织。然而,位于该村境内、拥有百年历史的王化小学却日渐沉寂。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这所小学。静悄悄的校园内,一幢三层的教学楼矗立在山脚下,教学楼旁边是操场,塑胶跑道、篮球场和足球场一应俱全。
“虽然我们是山区学校,但硬件跟柯桥城区学校一模一样。”校教导主任宋华洋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记者看到,教室里配备了可进行PPT教学的电子白板、一台立式空调以及供学生使用的储物柜、座垫等。旁边是供学生上计算机课的电脑房。
这里还有令城里学生羡慕的特色教育设施:一楼一间大教室,开辟成了农耕文化馆,里面陈列着翻水车、蓑衣、犁耙等20多件农具;校园一角,开辟了一块蔬菜园,可供学生们体验种植的乐趣。
不只是硬件设施完善,王化小学的师资力量也不差。目前,该校共有6名教师。宋红霞是一名在平水镇小有过14年教龄的老教师,去年她主动选择来到王化小学。“山区学校学生少,更便于我们开展小班化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和指导,这是城市学校无法实现的。”宋红霞说。王化小学校长祝建新也表示,他们学校的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
然而,记者走进二年级教室,看到宽敞的教室里却只有3名学生。
宋华洋尴尬地一笑:根据学校的年报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9年时间,学生人数从131人降至14人。今年的14名学生中,包括二年级3人、四年级4人、六年级7人,一年级新生一个都没招到。
硬件越来越好
学生越来越少
其实,像王化小学这样的山区“麻雀学校”在我市并非孤例。
位于海拔400米高的新昌县双彩乡彩淳中心完小,创办于1902年。校园建筑呈回廊形,是新昌唯一一所四合院学校。走进校园,只见绿树成荫,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得益彰。
然而,偌大的校园却显得异常静谧。“再好的环境,也难以留住学生。”校长石丽英感慨不已。她1995年到该校任教,刚来时,学校有400多名学生,校园里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然而,这些年来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今年全校只有59名学生,其中三年级人数最少,只有6名学生。
和王化小学一样,这些年政府和社会对这所学校的投入并不少。除了优雅的校园环境,彩淳中心完小电脑设备等一应俱全,全校藏书2万余册,10余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软硬件不比城市学校差。学校还统一提供营养午餐,解决学生吃饭难题。为解决学生上下学问题,当地政府还安排了客运班车统一接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新昌县回山镇中心小学新天校区。该校校长杨均财不无惆怅地说,他们学校办学也有近百年,辉煌时学生有近300人,但今年仅剩33人。按照教育部门的计划,学校明年将撤并停止办学。
今年全市撤并
14所“麻雀学校”
记者了解到,随着生源的流失,近年来我市“麻雀学校”越来越多,撤并潮也一直在持续。如今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我市共撤并了14所乡村完小。其中,越城区撤并了3所完小,至此,越城区已无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柯桥区今年撤掉了2所乡村完小。上虞区今年撤并了3所乡村完小。嵊州市撤并了1所完小。诸暨市今年将蓝田小学撤并,学生全部入读街亭小学。新昌县今年撤掉了双彩、镜岭、澄潭和回山4个乡镇的4所小学。
不过,目前,我市各地小规模学校仍有不少。嵊州市100人以下的乡村完小就有16所。诸暨市100人以下完小有14所。
采访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均表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位置偏僻的乡村完小规模越来越小,也难以留住年轻优秀教师,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撤并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撤并,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普教科工作人员张再良介绍,嵊州市今年撤并一所完小前,他们跟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都很支持,因为镇上的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完善。
不过,撤并并非一关了之那么简单。柯桥区教体局有关人士认为,撤并并非易事,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说明学校有存在的价值。像安昌大和小学撤并时,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出动,上门到每户家庭做工作,争取家长的同意。对于有些小规模学校,由于村干部及村民出于保持村庄文脉的考虑,希望保留,教体局也予以了尊重。
绍兴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我市对“麻雀学校”持谨慎撤并的态度。一方面在不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有序撤并农村完小,向城镇中心校集中;另一方面,在离中心校较远、交通不便的乡村,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农村完小。
农村完小的出路:
小而精、小而美
为什么那么好的硬件条件却留不住学生?答案每一个小规模学校的校长都很清楚,也因此,更感无力。
王化小学校长祝建新说,首先是城市化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并在城市落户;其次是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把子女送到教育质量更好的城市学校就读。
这一说法,从当地的人口数据变化中得到印证。据了解,王化片区共有5个行政村,2003年户籍在册人口为8617人,2018年8142人,下降并不明显;但常住人口下降较快,目前约3000人,且以老年人居多。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海平教授认同了祝建新的分析,他认为,乡村完小的撤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乡村完小本来就是解决农村学生读不了书而成立,现在因为招不到学生而撤并,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这些学校的历史任务完成了。”杜海平说。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上学的交通问题、住宿问题能得到解决,到城镇学校就读更有利。
但杜海平也认为,每个家庭条件不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一个地区总会有一批学生无法到城镇接受教育,并不能简单地一撤了之,这也是不少“麻雀小学”仍坚守在山区的原因。
“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应着眼于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问题。”针对“麻雀学校”,杜海平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教育。我市开展的“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就是举措之一,但还需要全方位结对;二是加强教师流动,城乡学校教师相互流动,鼓励名师到乡村小学支教;三是学生之间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组织乡村完小的学生去城镇的小学作交流,让他们感受城镇小学的教育;四是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特色,把“麻雀学校”建好办好,达到小而精、小而美。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