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升温的鲁迅热。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作的诗句。鲁迅笔挟风雷,激情澎湃,以笔疗治国人的灵魂,永远活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里,深深根植在绍兴这片沃土,与绍兴这座城市血肉相融,须臾而不可离分。一个人,精气源自于一座城;一座城,孕育出光耀世界的民族魂!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人们将“民族魂”的旗帜,盖在他的棺椁上。
1961年9月,毛泽东在鲁迅八十寿辰之际,写下了《七绝二首》,颂赞鲁迅伟大人格和刚烈血气,“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鲁迅作为中华民族脊梁,一个民族的坐标,他的身上,隐藏着时代的密码,连接着家国的命运,闪耀着时代的良知。
绍兴的鲁迅
浸润名城的精神之河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鲁迅在《呐喊》中这样说自己的梦。他从“幻灯片”事件中,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决定弃医从文,以手中的笔医治人们的灵魂。
鲁迅的笔是从绍兴出发,开始给人们刮毒疗伤、医治魂灵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鲁镇、S城、咸亨酒店,绍兴老酒、社戏、乌毡帽、停泊着的乌篷船……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精彩生动,活灵活现,且入木三分,一件件物品,令人难忘,一道道风情浓郁而充满特色。
鲁迅的梦根植在故乡。他的许多作品以绍兴作为地理标志和文化背景:笔下的“鲁镇”“S城”等是绍兴的缩影;笔下的阿Q、孔乙己等是绍兴人形象的素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每一篇文章,都流淌着绍兴地方浓郁的风情和色彩。
鲁迅的作品深深打上了绍兴的“烙印”,成为无法复制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创性产品。
鲁迅共写了34篇小说,仅《呐喊》《彷徨》收集的25篇小说,就有14篇取材于绍兴,或以绍兴为背景。翻开鲁迅的作品,文字中飘洒着黄酒的气息,页面上延伸着幽深的小巷,粉墙黛瓦,乌篷穿梭,石桥如虹,水乡如梦。
鲁迅作品中流露着绍兴浓郁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成为鲁迅作品的生命,是鲁迅作品不可缺失的灵魂。
绍兴成就了一代文豪鲁迅,鲁迅汲取绍兴的养分,也为绍兴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今天,海内外游人来到绍兴时,坐乌篷,喝老酒,看社戏,体验鲁迅笔下的风情,追寻鲁迅的踪迹。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人物,在绍兴地域和风土人情的衬托下,成为文学天空中永远屹立的人物。
故乡是鲁迅的文学和精神密码。鲁迅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今天,绍兴城到处是鲁迅印记。鲁迅故居,鲁镇,树人大学,鲁迅中学,鲁迅小学,鲁迅幼儿园,鲁迅外婆家,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鲁迅笔下的许多元素被人注册为商标,仅阿Q、孔乙己、鲁镇、闰土、咸亨等商标就有400多件。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鲁迅这样,与一座城市血脉相融。因为鲁迅,绍兴这座城市显得更有气节、更富活力;因为鲁迅,绍兴这座城市愈加声名远播、熠熠生辉。
中国的鲁迅
唤醒国民的民族脊梁
鲁迅用自己的笔,在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划下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红线。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刊出《狂人日记》。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从此,鲁迅的名字,飞进中国千家万户,成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
鲁迅从漫长的文化时空中横穿而过,吸收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又吸纳国外先进文学养分,并进行独特的创新,他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呈现出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创造出中国文字的精神家园,代表着中国汉语的魅力。这是鲁迅作品一直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保持着一定分量的原因。
鲁迅以笔疗治国人的灵魂,首先以他辛辣的笔为中国人“画像”。1921年12月鲁迅创作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这是鲁迅对旧中国病态国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疗治”。鲁迅通过“画”出阿Q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画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用解剖刀般锋利的笔,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劣根性,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贫苦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折射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刻,让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阿Q正传》在《北京晨报》副刊连载时,总有人觉得鲁迅是在揭他的隐私。
鲁迅还“画”出了孔乙己等中国知识分子的“窘像”,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在2000多年歪歪斜斜的历史上,满本都写着“吃人”两字。他的笔入木三分,在阿Q、孔乙己等人物中,融入了方方面面的中国人,画出了当时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为实现国人的思想和文化转型,鲁迅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德树人”,他为此呕心沥血,奋斗一生。
鲁迅故里前,“民族脊梁”照壁格外引人注目,游人纷纷在这里拍影留念。鲁迅是麻木中国的唤醒者,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先驱。当时,封建习惯、愚昧习俗等痼疾仍旧存在中华民族的肌体中。鲁迅以笔当枪,荷戟彷徨,不停地呐喊。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最勇敢、最坚决的“民族脊梁”。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寿永明说,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之所以称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中国人的精神作了深刻的反省。他的笔解剖了中国人的灵魂和思想,抓住了“国民性改造”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只有真正读懂鲁迅,才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世界的鲁迅
光映人类的文坛巨匠
鲁迅是世界的,他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开始介绍外国文化和科学。他曾翻译希腊的短篇小说《斯巴达之魂》,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斗争热情。雨果、裴多菲、法捷耶夫……鲁迅一生翻译、介绍了15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达300多万。鲁迅曾提出“拿来主义”,以此放开眼界,博采众长,丰富自己。
鲁迅在世界上影响深远,生前就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1925年,鲁迅的《阿Q正传》就翻译成俄文,随后,法意英美日印等国都有《阿Q正传》等小说的翻译。到1980年,鲁迅作品已被翻译到50多个国家,有70多种语言。鲁迅的作品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强烈共鸣,世界各国都流传着鲁迅的文学作品。
鲁迅被列入世界十大文豪之列。在日本,鲁迅作品《故乡》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鲁迅曾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反殖民求独立的文化旗帜。如今,鲁迅作品正在尼泊尔等国畅销。
鲁迅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鲁迅著作因具有浓郁的绍兴特色和中国风味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宝库,为全世界所共有。
今天的鲁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高度,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志。他在世界文学的星空中,闪烁着中国文化的光泽,并照亮世人。
绍兴鲁迅纪念馆负责人周玉儿说,绍兴鲁迅故居是中国最热的名人故居,已有50多个国家的游客来此参观,20多个国家的学生来此研学游。国内外游客对鲁迅充满着崇敬之情。
“沥血荐轩辕,风起猛虎啸。”鲁迅故里的桂花与鲁迅的文字一样散发着芬芳。人们依稀看到,当年的那个少年正一笔一划地锻打着自己的投枪。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