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专利118项,孵化企业26家!曹娥江科创走廊魅力显现

2019-09-08 14:18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第三届成果发布会,主要面向机电汽车、新材料、医药化工等,届时欢迎各乡镇街道组织参加。”在9月3日下午召开的在虞大学研究院集中推介会暨校地合作推进会上,武汉理工大学绍兴高等研究院负责人邹腊年开始为其10月举行的成果发布会热情“吆喝”。

据了解,该院自去年10月与我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以来,不仅走访联系了74家上虞企业,还连办两场成果发布会,累计发布专利成果200余项,达成技术开发协议金额近200万元。

武汉理工大学绍兴高等研究院如此高频次高效率的企业走访和技术对接,仅是诸多在虞大学研究院努力融入上虞扎根当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一个集中缩影。

随着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向纵深推进,以“三园一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新平台魅力愈发显现,吸引着大学院校科教资源和各类创新人才入驻。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引进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分院)10个,集聚各项目团队56个,教授(副教授)92名、研究生150余名,浙工大研究院、浙江理工研究院等4个实验室投入使用。在今年“三服务”活动中,10家大学研究院即动员百名专家教授,深入开展实体经济“现场解难、常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十百千”活动。今年以来,各研究院团队已走访企业426家,了解企业技术需求80余项,现场解决企业技术问题52个,签订合作协议136份,申请专利118项,培训技术人员697人次,孵化企业26家。今年上半年共申报省科学技术奖9项,完成成果登记41项,并与绍兴市政府联合举办了武汉理工大学创新成果对接会,10个项目现场签约。

“一手是高校创新资源,一手是地方产业,但要让左手紧紧握上右手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创造条件,搭建桥梁。”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生地不熟”或“朋友圈狭窄”是目前大学研究院普遍面临的现状,打通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当天,10家大学研究院的负责人与来自百官、东关、小越、崧厦、章镇等15个乡镇街道和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科技干部面对面,介绍交流各院技术优势和团队配置情况。

更为关键的是,我区还织起了一张联结区、乡镇、企业的三级科技网,并突出了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细分出企业研发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认定等各项指标。至于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委员会,也正通过发挥完善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的协调议事职能,科技人才联席会议的协调督促解难作用,为进一步激发乡镇、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动力,统筹区域各级科技资源助上一臂之力。

来源:上虞日报   编辑: 钱天怡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