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小讲解员看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

王薇

2019-09-02 10:41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深圳·绍兴周”期间,笔者在深圳博物馆看到颇不寻常的一幕:其中担任讲解员的大多为小学生,他们讲解熟练流利,知识储备丰富,仪态活泼大方,深圳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史因为童声的演绎而显得格外纯真。

再一打听,深圳博物馆自2010年开始举办小讲解员培训班,每年都会培训出一批优秀的小讲解员,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正式聘为深圳博物馆小讲解员。这些小讲解员利用节假日来到博物馆,义务为游客们讲解。

专业的小讲解员队伍建设,是一次传统文化走近学生的有益尝试。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还让他们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并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而在对深圳历史文化、人文风俗、改革发展等内容的一次次讲解中,这些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了更深的认知,信手拈来的自如感,让他们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一道重要力量,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传统文化复兴中,最重要的是构建起深度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心田,将传统文化之光照射进思想。深圳博物馆的小讲解员让我们看到,搭建传统文化与孩子之间的桥梁,除课堂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个桥梁的搭建,并非朝夕之功。深圳的小讲解员培训持续了9年,已经形成了遴选、培训、实践、考核等一整套体系。目前,很多城市的博物馆、爱国主义实践基地也有青少年讲解员,但大多是临时培训,不定期“上岗”,尚未形成一个持续性的队伍建设体系。

对于绍兴来说,深圳博物馆小讲解员的经验更是值得复制。绍兴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众多人文类的景点资源,尤其是拥有众多的名人故居。如果能够引进持久而系统的小讲解员模式,无论是对景点的讲解员队伍建设,还是对青少年走近优秀传统文化,都有莫大的裨益。当前,我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类景区已经逐渐引入青少年讲解员模式,希望能够形成长效机制,以此搭建起一座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桥梁。

此外,还应当以创新思维驱动多重桥梁建设,真正让传统文化扎根到青少年心里,使他们从小就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复兴。

来源:绍兴日报   编辑: 雷彦平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