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恩琴:包袜头的“红色讲解员”

2019-08-23 09:43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欢迎大家来到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重要活动地点庄余霞,这里是浙江省革命老区、抗日革命村、抗日英雄村……

8月22日上午,大唐街道上余村“红色庄余霞”革命陈列馆一下子来了两波游客。陈列馆内,讲解员裘恩琴身着白色短袖,胸口别着闪闪发光党徽,用深情并茂的语言、动作,带领到访人员“触摸”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让游客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位外表精干、精神抖擞,怎么看都是“正牌”讲解员的她竟是当地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嫂,更是一名“传奇”的包袜工。

用“红色庄余霞”革命陈列馆馆长杨狄明的话说,就是:包袜工里最会演讲的,讲解员里最会包袜的。

担当——在红色文化中成长

从包袜头到讲解员,对裘恩琴来说,既是机缘巧合,更是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去年5月份,原“红色庄余霞”革命陈列馆讲解员、上余村驻村干部王凯漪调驻邻村。眼看7月参观高峰期到来,村里决定让年纪稍轻、高中毕业的裘恩琴“顶上去”。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裘恩琴没有退缩,她决定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顶上去!

要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讲解员,对没有任何演讲基础的裘恩琴来说,并不是件容易事。她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背熟近4万字的讲解词,并一一对照场景讲述。那段时间,40岁的她每天凌晨5点起来背稿子,白天一个人偷偷来到陈列馆,在展厅里走展板、记路线,晚上还利用手机,学习前一个讲解员的讲解视频,有时在睡梦中,还梦到词背不下来,一下子惊醒。

“接待第一批游客时,紧张地要命。”裘恩琴回忆说,那真是大姑娘上轿——第一回,跟嫁人那天的感觉差不多。自以为做足了准备,但到了现场,需要和游客面对面,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所处位置是否合适等等。

“我涨红着脸,心跳加速,声音颤抖,脑袋时不时一片空白,断断续续讲完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讲解。”裘恩琴不好意思地笑了。但当馆长杨狄明向游客介绍她的真实身份是一名普通村嫂时,所有的人都送上钦佩的掌声,这是她讲解生涯中的第一次掌声。

之后,裘恩琴苦练演讲本领。普通话不标准,她逐句逐句在“学习强国”中对着《新闻联播》读;走位不正确,她无数次偷偷地来到展厅练感觉,调节情绪和节奏。慢慢地,讲解感觉出来了,后面越来越顺畅,裘恩琴越讲越自信,越来越有感觉。截至目前,她的讲解次数累计已超过300场,服务过的游客人次超万人。

“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裘恩琴表示,革命精神在如今的年代更具有现实意义,面对重担和压力时,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相信自己,不轻易放弃,成功就在下一刻。

见证——在红色文化中感动

每次活动开展前,裘恩琴都要和杨狄明一起,赶在游客到来之前打扫卫生,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检查一下物件有没有损坏。

裘恩琴所在的上余村庄余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个只有97户人家、350余人的小村庄,却是远近闻名的“革命活动区”,先后参加或曾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达58人,2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北撤的11人,其中有5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裘恩琴丈夫的二爷爷杨军涛,就是其中一名革命者。

她说:“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烈士牺牲了自己换来的,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把革命老前辈的事迹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成为永远的丰碑。”

为了让每一位来者都能受到深刻的教育,高中文化的裘恩琴翻越了大量关于金萧支队、浙东人民解放军的书籍,还通过读新闻、看电视、订报纸,努力学习时政和政策。

她说:“陈列馆知名度越来越大了,我既要把革命的事迹讲出来,还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告诉大家我们的国家现在强大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和自豪。”

一多年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不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诸暨附近的参观者,甚至是外国友人,凡听过裘恩琴讲解的人都会被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动。

在做好红色文化宣讲的同时,裘恩琴还十分注重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对远道而来祭扫烈士的人群,她都格外认真接待,并与他们交流,留下他们的参观感受。特别是革命先烈的后人们来祭扫,她还会和他们仔细核对资料,在自己接受再次熏陶的同时,便于把先烈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看似简单,却不简单。讲解工作,已经成了裘恩琴生活的一部分。

传承——在红色文化中升华

一年多来,作为一名党员,裘恩琴无怨无悔、持之以恒地活跃在讲解岗位上,不拿村里、镇里一点补贴、报酬。

“老搭档”杨狄明说,虽然家里还有许多活需要他照料,但一有参观团队来村,她从没有因为家里的农活、身体生病耽误过一场讲解工作,即使是一两个游客来,也是认认真真地接待。

自己从事的包袜职业,本是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但为了讲解这份心中崇高的“事业”,还经常“脱岗”。小黑板上的工作量统计,代表裘恩琴的“恩”这一栏,常常是个“零”。

“我希望能做一名传播火种的使者,不忘初心,通过日复一日地讲解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内心,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裘恩琴表示。

下一代,在她眼里是最重要的游客。经常会有中小学及大学组队来陈列馆参观,面对孩子,她还会在讲解中设计一些互动话题,要求自己用最生动的革命英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先烈的精神与理想。

将红色人物故事里体现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等精神讲述给观众,将汇聚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给一批批正在奋斗的青年一代。这是裘恩琴正在“攻关”的难题,下阶段,她还准备在上余村的下一代中培养一批“小小讲解员”,更好地传承革命先辈的故事。

每次别人问起,这份工作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啊?裘恩琴总会毫不犹豫地说,先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能献出自已的生命,我做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只要大家需要,我将继续做下去。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为革命和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大唐街道   编辑: 蒋超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