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火了,互联网上的点击量截至3月28日已超过73.9亿次,其衍生出来的话题、文章、短视频点击量也都上亿。如此火爆的剧集背后,折射的是原生家庭的养老话题。
对我市来说,养老问题尤其严峻。截至2018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过114万人,老龄化程度达到25.51%,也就是说,在绍兴,4个人里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远高于22.4%的全省老龄化平均水平和17.9%的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
3月26日下午,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举行了第二场活动,聚焦养老问题。部分市政协委员、协商智库成员和来自各区、县(市)的界别群众代表,与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医保局、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就如何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关键词」 品质养老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百姓问
居家养老服务能否更优化?高端的养老机构能否再多些?
委员议
市政协委员陈辉:为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上虞城北新区正在打造“新加坡模式”的邻里中心,并赋予更多养老功能,一站式满足老人所有需求。新建小区应配备更多这样高品质的养老设施,更好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
市政协委员张建功:社区服务要与居家养老有机融合,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这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品质养老的关键一步。
市政协委员杨慧芳:我市高端养老机构还不多,这方面香港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引进更多高端养老机构,满足更多老人高品质的养老需求,打造全国高端养老目的地城市。
部门答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总规划师阮胜:我们正在积极规划15分钟社区生活圈。每个小区都应该形成15分钟步行可达的社区生活圈,在这个15分钟服务圈里,老人们可以获得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多种公共服务。
结合当前城市社区“五星达标、和美家园”创建,我们将以规划为引领,充分依靠属地政府,督促和指导规划尽早落实。在符合城乡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开发和利用存量房产,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用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市民政局局长凌芳:2014年,绍兴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规定,新建城镇住宅小区,要按照项目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二匹配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今年,为了推动这项工作,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在今年新出台的养老政策中,重新对这一标准进行了明确;二是市人大已把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列入了立法的计划,通过刚性约束,推动这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引进高端民办养老机构方面,目前已有15个高端养老项目在推进,总投资193亿元。
「关键词」 精准养老 为居家老人提供“五助”“二托”
百姓问
老人的养老需求究竟有哪些?我们能否以此为出发点,实现精准养老?
委员议
市政协委员张建功:目前,我市还缺乏一个整体的养老规划,希望我市能够尽快启动编制、实施这个规划,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精准养老。
市政协协商智库成员、越城区政协委员金雨亭: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便利地满足养老服务的情感慰藉、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基本需求。老年人对养老层次的多样化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应提高嵌入式养老水平。
市政协委员潘建国:绍兴这么大的老年人口基数,我认为还应该进一步分类,精准化区分老年群体。75岁以下老人应优先解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问题,为他们规划人生的第3个阶段。75岁以上老人则应优先保障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问题,从而实现精准养老。
部门答
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丁国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纳入《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绍兴市十三五老年人口发展规划》。近期,我们正在编制绍兴养老人口规划,这个规划已经纳入了绍兴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对我们下一步的养老工作,能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市民政局局长凌芳:我们做过一个调研,绍兴市99%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所以我们近几年也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上,实现精准养老。我们主要的做法是: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启动了养老服务立法。二是抓设施建设,村(社区)一级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镇街一级,去年已建成50家居家养老中心,今年我们还继续新建30家,争取明年实现镇街全覆盖。在服务上,我们可以为老人提供“五助加二托”的服务内容,“五助”即助餐、助浴、助医、助洁、助急,“二托”即全托加日托,精准化满足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关键词」智慧养老 建设全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百姓问
如何推进我市的智慧养老工作?
委员议
市政协协商智库成员、越城区政协委员金雨亭:网络化时代,我们的养老产业也应该“触网”,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智慧养老。
市政协委员潘建国:我们在之前的调研中,走访了上虞区一家由台湾籍团队负责运营的养老机构,里面有不少智慧养老设施,老人只要用声音就能控制房间内的窗帘、电视等设备,对老人来说非常方便。这样的智能化养老设施需要再多一点。
部门答
市民政局局长凌芳:我市正在大力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现正在建设一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集大数据平台、服务平台、支付平台、监督平台、线上线下产业平台于一体,覆盖全市,囊括全养老资源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全市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高效对接,力求实现养老资源的精准配置和养老需求的充分满足。
老人在家只需一个电话即可享受紧急呼叫、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该平台有望于4月1日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年底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我们也启动了《智慧养老服务数据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智慧养老标准化水平。
「关键词」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开展多种途径深度合作
百姓问
如何将我市现有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委员议
市政协协商智库成员、越城区政协委员金雨亭: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生病仍只能往医院跑。我们要加强社区居家医疗服务,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医院。
另外,我们要健全家庭医疗服务和护理政策。完善家庭病床制度实施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巡诊费等医疗服务收费和报销比例。
部门答
市卫生健康委调研员沈荣根:医养结合,我们一直在努力。居家养老方面,首先,我们积极与社区照料中心开展合作,目前已与1346家日间照料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其次,我们组织了2638名全科医生,组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370个,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70.83万名老年人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为了全面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我们还调配医疗技术骨干,加入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让群众在家门口也可享受大医院同质服务。
机构养老方面,我们也在做医养结合的试点,如孙端镇卫生院与孙端镇养老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卫生院在养老院增设流动医疗卫生服务点,每周一次巡诊。目前,已有78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进行签约合作。新昌县作为全省医养结合试点县,也正在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护工短缺 让养老护理人员有地位有奔头
百姓问
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出现了用工荒。如何化解养老护理员“招工难”?
委员议
市政协委员张建功:政府部门应该在教育培训、职称评定、人才保障等领域制订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让养老护理人员能够看到职业的上升通道和广阔未来,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市政协委员丁继红:从调研情况看,各养老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一方面是薪酬远低于医院,另一方面就是工作没有“奔头”,晋升聘用渠道没有完全打开。建议相关部门参照社区医院制定相应的晋升条例,对于高级职称实行单列单评,设立特殊技能岗。
部门答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柯建华:当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招工难”成为了一种常态。护理人员招工难,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强度大、风险责任大、社会地位低。我们将加强供求信息对接,广搭交流平台,为供求双方做好服务工作。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在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联合教育、民政、卫健等部门在职业学院开设护理专业,招收培养护理人才,并开展实训。同时,以政府买单方式开展养老护理免费培训,近3年通过全市15家培训机构累计培训4970多人。其中,一大批技术能手,也被纳入了人才目录,享受人才待遇。下阶段,根据养老机构卫技人员的职业特点,在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将实行单独分组的方式开展评审工作。
政府声音
副市长 陈德洪
一件件解决养老方面的“关键小事”
养老服务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事,是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大事,也是我们市政府着力推进的民生实事。在绍兴老龄化急剧上升的重要时期,全市上下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强担当,促落实,一件件解决养老方面的“关键小事”,共同提升绍兴养老服务水平。
我们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养老服务领域的“三服务”工作,推广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养老服务“从量到质”“从有到好”的转变。
我们要统筹协调,抓住机遇,高站位推动服务融合。加强部门联动,挖掘潜力,统筹养老服务发展的各项要素资源,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现代服务手段,加强新技术应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我们要问计于民,聚焦聚力,高标准建设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高素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媒体观点
晨钟
互助式养老值得提倡
少子老龄化时代,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或多或少被怎么养老这个问题所困扰。笔者认为,互助式养老也许是一个缓解养老难题的好方法。
其一,银龄互助。老人多有乡土情结,就地、就近的居家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模式。但居家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亲子异居导致空巢,社区服务简单粗浅等。建议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嵌入银龄互助,也就是把老年人群体中那部分低龄、健康、有能力的老人发动起来、组织起来,通过结对互助,为高龄的、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日常照料、看护陪伴、情感交流等服务。这种方式,既使得低龄健康老人能够继续贡献社会、实现自我,也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交往、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需要,同时也缓解了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尴尬。
其二,老少相伴。去年7月,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试点“老少相伴”模式——年轻人志愿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获得低价入住养老院的优惠;老人们则得到陪伴和服务。这种模式既可以为老年人带来活力,也能为年轻人减轻一些生活压力,有利于打造类似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的轻松氛围,可谓两全其美。不仅在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其实也可以探索这种模式。社区可将空余房子低价出租给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则为社区老人做家务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真正让青春辉映夕阳红。
互助式养老如果能形成制度就更好了。我们可以用“时间银行”来呼应互助式养老,也就是将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他年老时或者直系亲属年老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由更年轻的一代来提供服务,一代接着一代,形成“今天我为你养老,明天他为我养老”的良性循环。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