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步入“AI+”时代,千年古城绍兴正以清晰的蓝图与坚实的步伐,全速奔向人工智能产业的新赛道。
随着《绍兴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出台,一幅以AI赋能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该方案系统规划了未来三年发展路径,明确八大行动、21项具体任务,致力于构建具有绍兴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生态。
坚实的产业转型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了清晰目标: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培育亿元以上重点企业50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1P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这一目标的设定,既基于绍兴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也抓住了AI技术爆发的时代机遇。”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人工智能产业已初具规模。统计显示,目前,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集聚企业90多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升至全省第四;全市已拥有省级未来工厂5家、未来工厂试点企业11家,总数居全省前列。
在基础能力攻关方面,我市将聚焦印染、化工、电机、轴承等重点产业,建设行业垂类大模型,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我市去年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更为我市实施三年行动方案、AI深度赋能制造业提供了契机。”市数字经济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培育10个有影响力的垂类大模型,将全面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转型成效已经显现。当前,我市大力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大脑”模式,有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统计显示,通过“产业大脑”,全市已助力中小企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3.5%,效益平均提高22%以上。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将聚焦黄酒、纺织印染、化工等传统产业,按照“一区一主业、一业一试点”,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核心环节的应用,打造更多AI赋能的智能工厂、未来工厂。“‘AI+黄酒’已经成为现实,赋能黄酒智能生产。”古越龙山黄酒智能酿造未来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已利用AI技术进行发酵过程优化和品质控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实现了完美结合。
“一域一特色”精准布局
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是绍兴AI产业布局的智慧。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将鼓励各区、县(市)因地制宜加快资源要素集聚、产业政策制定、功能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关键赛道和融合业态在优势地区集聚发展,形成“全市一盘棋、区域差异化、一域一特色”发展格局。
全市各区、县(市)将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实现错位发展。越城区将聚焦AI芯片、AI+低空经济、智能软件等基础领域,柯桥区着力在AI赋能纺织印染产业应用方面做文章,上虞区打造工业具身机器人应用创新高地,诸暨市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视觉之城,嵊州市、新昌县以及滨海新区也根据自身产业基础明确了主攻方向。
在越城区,我市AI芯片产业呈崛起之势,目前聚集了包括芯联集成、长电绍兴等龙头在内的30多家企业。作为绍兴本土培育的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芯联集成目前深度切入AI服务器电源、人形机器人、智驾芯片等领域,人工智能已成为其第四大布局板块。
行动方案特别指出,我市将深入推进柯桥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印染)省级试点建设。借助纺织印染产业集群优势,柯桥区将全面推进AI在印染制造业的深度应用。“行动方案为印染企业指明了AI转型的发展方向,我们倍感振奋。”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引入AI验布机,实现验布速度提升160%,验布准确率跃升至95%以上。
绍兴纺织印染产业在“AI+”助力下已加速蜕变。柯桥区已推出纺织行业首个垂类大模型“AI布”1.0,依托42.1亿条产业链数据、30万种面料资源,融合多模态协同与检索增强技术,有效推进企业AI转型。“该模型可帮企业精准找面料、找工厂、找技术,显著提升行业协同效率。”柯桥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模型已服务企业超4400家。
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绍兴将实施科技创新提能行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构筑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底座。
目前,绍芯实验室、浣江实验室、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已成为绍兴AI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除了现有平台,还将加快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标是创建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5个,新建省级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2家。
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进一步整合高校院所资源,开展机器视觉、智能传感等共性技术研究。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用好创新券等惠企政策,实现“AI+”应用场景的关键技术突破。
创新平台已成为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在诸暨,浣江实验室已孵化22家科技型企业,其孵化的众星志连公司研发的“浣江1号”智能遥感卫星去年成功发射升空。“平台、高校与企业之间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了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转化,也加速助力我们研发的卫星升空。”众星志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面对激烈的人工智能人才竞争,绍兴将打出“名士之乡”人才牌。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引进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每年招引市外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1000名以上,每年培育人工智能人才1000名以上。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市也拿出了真金白银。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市各类产业基金对人工智能投资不低于20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创新生态的竞争。绍兴文理学院企管系主任赵江副教授认为,在加大人工智能人才招引力度的同时,绍兴还应当充分发挥校地融合、产教协同优势,着力构建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AI赋能千行百业。在这一时代浪潮中,绍兴这座千年古城精准把握节奏和路径,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