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11月5日,我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昂首迈入“三航母时代”。这一历史性跨越,是国家综合实力跃升的生动注脚。

说到航母,网上一直热议“催更”:“下一艘航母,会不会以我们省命名?”在这场大型“冠名期待”中,绍兴网友却格外从容——因为,以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命名的战舰,早已不是新面孔,而是驰骋深蓝的“老将”。
那艘名为“绍兴舰”的052D改进型导弹驱逐舰,已在多次重大任务中崭露头角,将古老的“胆剑精神”挥洒于万里海疆,与千百艘姊妹舰一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二)
福建舰的入列,在世界航母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航母,凭借8万余吨的排水量和首创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组合,标志着中国海军的现代化飞跃。


军事专家分析,电磁弹射技术不仅能大幅提升舰载机起降效率,更能让空警-600等新型预警机上舰,将整个航母编队的感知范围推向全新维度。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在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之间,显得愈发从容自信。

而对绍兴而言,这份大国骄傲有着更具体的模样——那就是舷号“134”的绍兴舰。这已是绍兴与人民海军的第二次结缘。早在1986年,第一代“绍兴舰”(舷号“510”)就已服役,在历次训练与考核中屡夺第一,直到2007年光荣退役。
2022年3月入列的新一代绍兴舰不负众望,作为052D改进型中的佼佼者,创造了“当年入列、当年全训、当年实射导弹”的卓越纪录。在2025年中俄“海上联合”演习中,它以出色表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海军的过硬战力。
(三)
利剑出鞘护海疆,鱼水情深暖越州。
绍兴舰有两副面孔:面对深蓝海疆,它是寒光凛冽的“越王剑”,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利器;面对故土亲人,它则展现出最柔软、最温暖的情怀。

登上绍兴舰,浓郁的绍兴元素扑面而来。“胆剑出鞘,知行合一”的舰训与越王剑舰徽相映生辉,周恩来、王阳明、秋瑾等绍兴名人的画像传递着城市精神。舰上9名绍兴籍官兵与“胆剑精神”宣讲队,成为连接战舰与故乡的精神纽带。

这种深情连接,由来已久。在第一代绍兴舰服役时,北海中学(绍兴第一初级中学前身)便与战舰结成共建单位,书信往来与慰问活动不断。1997年绍兴遭遇特大台风,全舰官兵更是从津贴中捐出3000元支援灾区。
如今,新一代绍兴舰续写着这段佳话,与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市工商联、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等单位签约共建。舰上官兵走进校园送上毕业贺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绍兴舰展区吸引市民驻足……热爱国防、心系海军的种子,在古城深深扎根。
(四)
海防稳固,则百业兴旺。强大的海防,为沿海城市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身处杭州湾南翼的绍兴而言,这片蓝色国土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命脉。

据省交通运输厅数据,2025年绍兴港口年吞吐量已突破2100万吨;海铁联运业务量逼近22万标箱,并以25%的高速增长,将宁波舟山港变成了绍兴企业的“门前港”。
根据《绍兴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计划》,到2030年,绍兴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200亿元,占全市GDP的10%以上。海洋经济,已成为绍兴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
(五)
从悠悠鉴湖到浩瀚大洋,名城与名舰相互辉映,共同描绘出一幅“军民融合、城舰共建”的动人画卷。

福建舰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定步伐;绍兴舰亮剑,则承载着一座千年古城与一支强大军队的鱼水情深。这道“海上长城”守护的,不仅是国家安全,更是万千百姓的岁月静好与百业兴旺。
值此福建舰入列之际,祝福人民海军乘风破浪,勇毅前行!祝福名城绍兴,欣欣向荣,谱写华章!
(部分图源来自中国军网、中国军号、市双拥办)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