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一起以虚假广告销售“三无”手机的骗局,引起绍兴警方高度重视。为查明真相、维护消费者权益,嵊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历时近七个月展开侦查,一个精心设计、覆盖全国的“围猎”老年人骗局渐渐浮出水面。
多位老年人网购手机被骗
涉案金额高达2000多万
事情始于一起看似普通的投诉。
2025年3月,嵊州市年过六旬的王友发(化名),走进公安局报案。“有人在网上卖三无手机,骗我们老年人的钱!”
王友发气愤道,他在某搜索网页上买了一只“特价智能手机”,原价7000多元,优惠价1300元不到,还以为捡到了大便宜。结果,货到付款后手机根本用不了,售后投诉也石沉大海……
他并非唯一受害者。接待他的民警注意到,这已是当月接到的多起类似投诉之一。
“起初,以为只是普通的消费纠纷,但随着线索累积,我们发现这些案件共性突出。”嵊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赵锋杰回忆。警方当即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手机进行专业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手机的关键参数与广告宣传严重不符。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陆续报案,均反映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到“三无手机”且难以退款,案情逐渐明朗。刑侦大队判断,这并非偶发个案,其背后极可能存在一个有组织的网络骗局。
查扣的“三无”手机
绍兴嵊州警方从本地受害者入手,一路循线追踪,跨越千里,最终锁定广东茂名、深圳、佛山等地多名嫌疑人。“确定主要人员位置后,我们立即联合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捣毁三处伪劣手机销售窝点。”行动现场查扣假冒伪劣手机约600部,抓获涉案人员9名。
根据查获的交易记录与物流数据,截至案发,该团伙已向全国两万余名消费者销售“三无手机”,每台定价在1280元和1299元,涉案总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随后数月,我们辗转浙江、河南、安徽等多地,回访受害人以固定证词,最终让整个犯罪证据链形成闭环。”赵锋杰说。
骗局套路环环相扣
精准围猎老年群体
越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团伙的套路手段很“高明”。他们委托外包技术公司搭建销售网站,在互联网平台购买流量推广,恶意设置如华为、OPPO、vivo、苹果等热门手机品牌的搜索关键词,推送近似广告内容,诱导消费者点击进入虚假销售页面。页面中不仅伪造原价,还标注虚假折扣信息,一步步将消费者引入陷阱。消费者拿到手机后发现无法正常使用,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更令人警惕的是,事实上这是一场经过数据筛选、精准针对老年人的陷阱。调查显示,两万多名受害者中,年龄普遍在55岁以上,最高龄者达83岁。与年轻消费者不同,他们大多不熟悉手机操作,难以辨别网络广告真伪,也不知道如何维权,有的甚至因为害怕被子女责备,选择将委屈默默咽下,种种这些都成为了不法分子肆意利用的弱点。
该团伙还设置了一套应对投诉的“话术体系”:客服人员通过安抚情绪、虚构退货审批流程等手段,故意拖延时间,使退货请求超出“七日无理由退货”法定期限,进而拒绝退款,导致许多老年人维权无门。
涉全国的骗局瓦解
团伙中5人被判缓刑
2025年10月27日,嵊州市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5名被告人被判处缓刑,责令退还违法所得,并处罚金共计600余万元。
这场遍布全国的骗局最终被瓦解,但留给人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近年来,直播间、私域社群等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正成为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新温床。这些藏在暗处的陷阱,利用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不熟悉,将他们的信任变成了可乘之机。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当这场虚假广告骗局从阴暗角落被曝光在公众视野,我们更应意识到:每一个被骗老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他们的困境照见的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填补的守护空缺。揭露这类骗局,不仅是为了追回损失、惩治罪犯,更是为了唤醒更多关注,织密监管保护网,守护老人们的晚年幸福。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