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寒露|绍兴书法家黄擎洲作品↑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 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古人观察到鸿雁在迁徙时,会随季节变化而飞行,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标志。同时把鸿雁中最后一批到达的称作“宾”,在寒露时节,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大规模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 随着秋风的阵阵吹拂,寒意日渐加深,天空中再也看不见那些曾经欢快飞舞、鸣叫的雀鸟。与此同时,海中的蛤蜊数量却逐渐增多,古人因此相信,这些雀鸟化作了蛤蜊,潜入了大海。
三候菊有黄华 | “黄”代表菊花的本色,“华”在此处意味着盛开。随着秋意渐浓,“寒露百花凋”,在万物逐渐凋零之际,菊花却遍地绽放。它们迎着霜色傲然挺立,以不屈的姿态点缀着深秋的萧瑟。
吃螃蟹 | “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此时的大闸蟹,膏肥黄满,肉质细嫩,正是品味的最佳时节。人们围坐一桌,蒸上几只蟹,掀开蟹盖,金黄的蟹油缓缓渗出,令人垂涎欲滴。
登高望远 | 此时,大自然的景色由初秋的斑斓多彩逐渐转向深秋的宁静。在这时,人们选择登高望远,看层林尽染,山川如画,心也随之开阔。凉风拂面,吹散积攒一夏的烦闷,也让人在渐浓的秋意中静思沉淀。
饮寒露茶 | 到寒露时,茶树经过春夏的积累,在秋季凉爽的气候下,品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此时天气干燥,人体易受秋燥之扰,而寒露茶正好具有润肺防燥的功效。因此,饮用寒露茶不仅能解渴生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秋燥。
寒露起居 | 寒露时节,昼短夜长,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可以滋养阴液,早起可以舒展肺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脚部、腹部和颈部的保暖。
寒露运动 | 寒露前后温度变化大,可选择健走、慢跑等缓和运动。正值国庆中秋假期,对于平时久坐伏案的上班一族来说,在闲暇之余登高畅游更能调节紧张的情绪,在感受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寒露饮食 | 深秋时节建议多吃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减少白天的水分流失,又能补充人体水分和抗衰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和酒等。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