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青壮年的小祝4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下肢麻木,最终发展至无法行走、持筷困难,无奈只能卧床或借助轮椅。多次就医、尝试偏方均告失败后,小祝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经过多方打听对比,小祝母亲带着小祝慕名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脊柱脊髓门诊寻求帮助。
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团队在仔细评估小祝的病情后,认为其根源在于颈椎病所致颈部脊髓严重受压变性,决定为其施行颈椎微创手术: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
团队通过颈部前方与皮纹走形一致的4cm左右的切口,在显微镜下小心去除压迫脊髓的椎间盘组织以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对脊髓进行充分减压,随后,植入椎间融合器并进行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整个操作都在显微镜下微创完成,最大程度保护了神经和周边组织。
术前:颈椎磁共振以及CT,提示颈5/6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明显,脊髓严重受压,并且出现脊髓变性(代表脊髓损伤较重)。
术后:术后第3天颈椎磁共振以及CT,提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已经切除,脊髓压迫明显缓解,(此时还有部分止血材料,术后3月左右磁共振会提示颈椎管恢复更好哦)。
术后小祝的恢复情况令人欣喜。
麻醉刚醒,小祝双下肢麻木感明显好转,肢体力量也较前增加。术后第二天,小祝便能独立下床活动,他小心翼翼地迈开步子,惊喜地发现他可以踩得稳稳的,原先那种踩棉花似的不安全感消失了,他激动地说:“我又可以走路了,又可以走路了!”
术后第三天,小祝便能独立大步行走锻炼。双手可以敲键盘码字,双脚可以稳稳地走路,病房走廊里小祝昂首挺胸锻炼康复的背影,足以看出他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享受独立生活的尊严和快乐,是他术后最真实的感受。
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退行性变)、外伤、后纵韧带骨化等都可能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压迫脊髓(脊髓型颈椎病)或神经根(神经根型颈椎病)。
常见症状
上肢症状:麻木、刺痛、烧灼感(可呈放射性)、肌肉无力、灵活性下降(如持物不稳、写字困难、扣扣子费力)、肌肉萎缩。
下肢症状(严重脊髓受压时):行走不稳(踩棉花感)、步态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时)。
颈部症状: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轻症患者首选,包括休息、颈托固定、药物(消炎止痛、神经营养)、理疗等。
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压迫症状进行性加重(尤其是出现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脊髓损伤征象)时,需及时手术干预。
预防颈椎病的小知识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如玩手机、用电脑),定时活动颈部。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
避免颈部外伤: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撞击。
颈部保暖: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颈部。
(越牛新闻综合绍兴市人民医院)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