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男子心梗离世!医生提醒:睡觉前少做这些事

2025-09-14 21:45  

©原创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说到心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这种发作快、致死率高的疾病每年都要带走上百万人的性命,且这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发病不足1小时内死亡!

六旬男子突发心梗

近1个小时后死亡

60岁的王叔是一位已经退休的数学老师,最近学习了如何在网上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并想要通过这个方式减轻家庭负担。

刚入门时王叔还不太熟练,为了加快进度只能没日没夜地钻研,经常熬夜到十二点以后。没几天下来,感觉到有些头晕、乏力,但也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有天晚上,王叔刚准备睡觉,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呼吸急促、虚汗直冒,一起身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直挺挺地往下倒。家人虽然立即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急救,但因心肌大面积梗死,又有房颤问题,折腾了近1个小时,王叔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好好的怎会突发心梗?

这几件事或是“幕后推手”

心肌梗死,也就是给心脏供血供氧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了,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进而导致心肌因缺血而坏死。

可好好的动脉,为什么会突然堵塞呢?除了基础疾病,还与一些日常习惯有关:

1、熬夜

很多中老年人都伴有三高、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像上述案例中的王叔,就有高血压,本身心血管风险较高。而长期熬夜,身体会分泌压力激素,进一步升高血压,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另外,熬夜还会打乱各种细胞介质和炎性因子的分泌,加速动脉斑块的形成和硬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熬夜会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增加92%,并会增加心肌梗死的损伤面积,影响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

建议大家养成11点前就睡觉的习惯。

2、吃太饱、太油

吃太饱,尤其是吃了大量的油腻、高热量食物后,体内的血脂水平很可能骤然升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如果本身冠状动脉就比较狭窄,很容易形成血栓堵塞管腔,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晚上最好吃得清淡一些,并只吃七分饱,且与睡觉时间间隔3-4小时以上。

3、喝酒

很多人喜欢睡前小酌,觉得利于睡眠,但实际上酒精会使大脑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导致频繁醒来;

而且,《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也曾刊登过一项研究:少量饮酒即可增加房颤风险,从而可引起心血栓、脑梗等后果!

4、生气

“气死了”可不是一句空话。《欧洲心脏杂志》202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气是心梗和冠心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当我们生气时,体内会分泌压力激素,促使血液中的炎症性白细胞转移,进而导致不稳定的血管斑块脱落,从而可能引发心梗。

因此千万不要带“气”睡觉,更别生“隔夜气”,别攒“隔夜仇”,伤人又伤己,凡事看开一点儿~

还有哪些因素

容易诱发急性心梗?

年龄、性别

40岁以上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明显升高,急性心梗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危险性更大。

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概率增高3-4倍,发生急性心梗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常人。

吸烟

吸烟会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提高2-6倍,并且发病率和每天吸烟支数成正比关系。

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较非糖尿病人高出数倍。

肥胖

肥胖可导致血浆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且肥胖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致使冠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显著升高,易诱发心梗。

遗传因素

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如何识别心梗预兆?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施鸿毓曾指出,心肌梗死致死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没有得到患者重视,等到突然发病,救治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险,所以及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很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

1、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疼痛加重;

2、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3、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

4、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

5、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

发生了心梗该怎么办?

牢记两个“120”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发生急性心梗,首先要保持冷静,没有经验的话不要盲目施救,否则可能会帮倒忙。要及时拨打120,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等待救援。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最初的120分钟,在此时间内,若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心肌可以重获新生。此时作为患者的身边人,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切莫犹豫不决,否则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追悔莫及。

怎样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1. 既往有基础冠心病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

2. 清淡饮食,规律运动:减少过多油脂摄入,适度锻炼,拒绝高脂血症。

3. 戒烟酒:戒烟戒酒,减少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4. 重视血糖、血压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师意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避免本就脆弱的冠脉雪上加霜。

5. 减肥:结合运动、健康饮食,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

(内容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人民网科普)

编辑: 沈泽敏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