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学区房的热潮逐渐降温。但对绍兴越城区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区党委书记周丽丽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来说,因学区房带来的烦恼还未结束。这段时间,周丽丽正在帮忙协调一起学区房漏水引发的居民纠纷,而这已是她一周内处理的第三起因学区房引起的纠纷。
学区房竟成了“空中楼阁”
前阵子下雨,西小路社区有处房子有漏水。楼下的两户主想修房,遂找楼上的户主商量“借过”。而楼上的户主,也提出诉求:“借过”可以,但因为没有楼梯,也想找楼下的户主“借过”一下。
原来,这处房子经过多次交易,历经多轮改造,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楼上的房子,不知不觉竟成了“空中楼阁”。“以前房子是有楼梯的,后来拆掉了,要进出只能借个梯子上下,但这样也不安全……”周丽丽告诉记者,楼上房主因为小孩就学所需,于今年5月份刚从上一任房主处办理过户手续,本就没打算去住,而上一任也是为了孩子教育所需,只是看过一次房,并没有实际住过,因此都没注意过楼梯的事。“楼下的房子空间并不大,每天还要借过道,肯定也不同意……”周丽丽说,就这样,经过一个上午面对面沟通,大家最终还是不欢而散。
社区党委副书记卓秀芳给记者分析缘由时,索性在纸上画起了“魔方”,来表示此处房产的复杂性。这几处房子本是一个老宅,共8个房间,上4间、下4间,老人在过世前把8个房间通过抽签形式分给了自己的8个子女,后来经过兄弟姐妹们的协商,房子最终落到了其中的三兄妹手上。2019年,因产权交叉问题,三兄妹其中一户甲方通过诉讼对房产归属进行确权,确权的结果是甲方拥有3间,有3本房产证,其中两间是楼下地面房,另一间是楼上房。其余5间房,则为乙方和丙方所有。甲方后来去北京发展,把三处房产又分别卖给了三户人家。“交易前三本房产证属于一个人,装不装楼梯,一人说了算。但后来楼下的房子卖给了其他人,楼梯也就拆了。”卓秀芳说。
当天走访时,记者看到,“空中楼阁”的问题还没解决,另有一处小户型房子也暴露出了问题。该房子的邻居金师傅告诉记者,这处房子也是学区房,房主买下后又租给了别人,租户现在正在装修。“可问题是,房子对门就是河,同样面临进出难题,以后也麻烦……”金师傅说。
周丽丽说,西小路社区共有4000多户,随着前几年学区房现象的兴起,一些面积狭小、破旧不堪的“老破小”也成了大家争抢的香饽饽,由此出现的麻烦和纠纷层出不穷。
要注意学区房交易的法律风险
前不久,因为学区房电表安装的问题,章师傅和台门内的房主发生过纠纷。原来,章师傅的房子地处老宅台门外,倚着一条通道。台门内的住户安装电表、铺设水管,需要经过通道。过去,台门里只是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电表。如今台门产权分割成五六份,户主转来转去,意味着需要安装五六个电表。“我们只是图学区,没门没窗、没水电,都不是问题。但如果真要住进来,问题就都来了。”章师傅说,卫生问题、电线水管老化问题等,安全隐患还是蛮多的。
身为越城区村社书记解纷团的成员,周丽丽在一周内参与调解处理了3起纠纷,都和学区房有关。“经手过很多纠纷,我真心劝大家,买房子不能只盯着‘学区’两个字。”周丽丽坦言,不少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买房时连实地看房都省了,只认“学区”标签,这才埋下了隐患。她提醒说,尤其是老城区的房子,一定要现场核查房屋结构是否合理,水电线路、通道是否畅通,确认房屋是否具备基本居住条件,而非单纯的“学籍载体”。同时,要查清产权是否清晰,老房分割后可能存在多本房产证,需明确各部分归属,避免后续因产权交叉引发纠纷。此外,闲置的学区房易因年久失修引发漏水、线路老化等问题,即便不居住,也需定期维护,避免影响邻里关系。
针对学区房交易中的法律风险,浙江越光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健翔建议:首先,无论买卖还是借用学区房,均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房屋用途、使用期限、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其次,产权变更需严格核查,确认卖方是否拥有完整产权,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瑕疵,老房分割后的产权证明需与实际房屋状况一致,防止出现“空中楼阁”式的产权纠纷。沈律师特别提醒,部分家长为获取学区采取“假离婚”“代持房产”等方式,可能因政策变动或约定不明导致权益受损,甚至涉嫌违法。此外,学区划分并非一成不变,购房前需向教育部门核实最新政策,确认房产是否符合入学条件,避免因政策调整导致“落空”。说到底,学区房只是教育资源的一种载体,要理性看待教育本质,结合家庭实际需求选择,避免陷入为学区买单的疯狂与被动。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