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副院长、学科带头人蒋劲松带领下,于越城院区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下肢浅静脉机械化学消融(mechanical occlusion with chemical-assisted ablation,MOCA)手术。该技术为高龄、高风险患者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选择,也彰显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国际前沿接轨的诊疗水平。
此次接受治疗的78岁男性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长达30年,3个月前出现内踝部大片色素沉着、行走沉重及严重酸胀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患者慕名前往蒋劲松教授的门诊。他表示,传统治疗方案中,主流热闭合微创手术(如激光、射频)因该患者“偏瘦、静脉过于表浅”存在皮肤灼伤风险,而传统抽剥手术则因创伤大、恢复慢,与患者高龄、耐受能力差的特点矛盾。面对这一“两难”局面,蒋劲松团队经过多学科会诊,创新性引入“冷微创”——MOCA技术,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实施手术。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全程仅耗时25分钟,患者术中感受接近普通抽血检查,术后即刻下床活动,当日即康复出院。
蒋劲松教授介绍,“MOCA技术通过‘旋转导丝+硬化剂’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常温下的静脉闭合,彻底告别了传统热消融的高温风险和大量肿胀麻醉剂注射的痛苦,是真正意义上的‘冷微创’革命。”
MOCA技术已在国际上通过广泛临床试验验证,并在多个国家获得认可,尤其在欧美下肢静脉曲张领域,获得了“1B”的高等级证据推荐。其核心优势在于:
安全无热损伤:避免热闭合技术导致的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表浅静脉等患者;
微创快速恢复:无需全身麻醉,术后24小时内即可正常行走;
舒适化诊疗体验:摒弃传统“肿胀麻醉”需注射液体的痛苦,术中几乎无不适感,术后淤青及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蒋劲松表示,下肢静脉曲张是我国成人常见血管疾病,国内全人群患病率8.9%,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0-20%。MOCA技术的成功落地,不仅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手术禁忌”患者打开了治疗窗口,更满足了现代患者对“快速康复、微创美观”的需求。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应用,让更多患者告别静脉曲张困扰。
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作为区域医疗高地,此次率先引入MOCA技术并完成国内首例手术,既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践行,也是医院在微创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缩影。
(通讯员 史俊 卢凯平)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