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在第一集《文以立心》中,习近平同志四赴兰亭,到文脉兴盛之地调研,并询问当时绍兴市委主要领导会不会背《兰亭集序》成为专题片中的一大亮点。兰亭,这个中国书法圣地也随着专题片的播出,再次引发世界关注。
“《文以立心》这集专题片播出后的这几天,许多市民和游客专门来兰亭参观。习近平同志当年来兰亭时,我是兰亭讲解员,总书记当年的殷殷嘱托犹在耳边。”绍兴兰亭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晓芸说。
兰亭魅力来自何处
20年来兰亭文化不断前行
这20年来,绍兴尽心尽责守护着兰亭这块文化圣地。兰亭的变化很大:景区面积扩大了7倍,环境建设越来越美,文物资源充分保护利用,文商旅融合更加紧密,产业创新不断壮大,文化节会品牌活动越来越丰富,持续举办兰亭书法节。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也在兰亭长期落户,参观的游客和研学的学生年年创新高,文化传承与交流越来越广,兰亭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4年兰亭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83.05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6.86%,总营收比2023年同期增长16.04%。今年1月至6月,兰亭景区营收同比增长85.3%。
越牛新闻记者 何雯 摄
夏日的兰亭,游客熙熙攘攘。兰亭在竹韵墨香里,更显得风雅。《兰亭传奇》实景秀在兰亭景区上演,“乾隆皇帝”“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谢玄”“谢安”纷纷出现在兰亭,还有“侠客”在兰亭江竹筏上现身。兰亭竹筏行驶在荷叶间,向游人演绎着“江南可采莲”的美丽场景。
这个夏天,兰亭研学游持续升温。到兰亭寻访一代书圣,体验曲水流觞风雅,在兰亭戏鹅、体验描红、拓碑、活字印刷,体验书法之妙,享受兰亭山水之美,成为海内外游客和青少年学生的向往。
越牛新闻记者 何雯 摄
兰亭的魅力来自何处?市政协委员、绍兴市城市档案馆研究员屠剑虹说,绍兴于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当时对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是:“春秋越国都城。有著名的兰亭、清末秋瑾烈士故居、近代鲁迅故居和周恩来祖居等。是江南水乡风光城市。”短短三句话,对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风貌、价值、城市个性特色作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这也表明,兰亭与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配。
兰亭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更是绍兴“金名片”
习近平同志四赴兰亭调研,体现了他对兰亭文化的关心。兰亭是世界级的品牌,它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唯一的。兰亭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圣地的概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着方方面面。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中国的气派和中国的风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兰亭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和惊叹。书法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人们通过中国书法圣地兰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兰亭与书法的关系,使得兰亭成为中国文化的高地之一。
《绍兴市志》原总纂、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任桂全说,兰亭不仅是书法圣地,也是中国文学、中国风情的代表。在兰亭的周围,有印山越国王陵、王阳明墓、徐渭墓等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分别与古城中的越子城、王阳明故居、徐渭故居相对应。而兰亭也与古城中的书圣故里相对应。这也表明,兰亭及其周边文化与绍兴古城密不可分,是绍兴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牛新闻记者 何雯 摄
近年来,兰亭景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为绍兴立在时代文化潮流的一个象征,成为绍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标志。兰亭是“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四季皆美、清幽宜人、人景合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更是绍兴乃至浙江省文化旅游的“金名片”。
“截至7月底,来兰亭研学达92044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8.82%,接待研学团队737批次,同比上涨7.14%。兰亭正以其文化的魅力,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学子来朝圣,来体验中华书法的魅力。”郑晓芸说。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