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闹猛起来了!绍兴古城千年烟火气,今朝更有趣

越牛新闻记者 王宏超

2025-08-08 07:49  

©原创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盛夏酷暑,逛夜市成了绍兴广大市民消暑休闲的新选择。迪荡夜市、城南繁荣夜市……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食物的香气就把人拽进了热闹的江湖。越地夜市延续了千年烟火气,在“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提升”的当下,有了更多新鲜有趣的打开方式。

2025年5月1日,越王城文化广场夜市正式开街。见习记者 严培谕 摄

“市”是中国古老的贸易市场形式。《周易》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唐以前城中不准有露天摊位,绍兴亦不例外。市集起始于农村,被称为“草市”“墟市”。中晚唐时期制度逐渐放松,夜市发展起来。早期的“市”作为特定商业区在绍兴城中仅占九分之一面积,严格宵禁,“日暮击钲二百下闭市,五更三刻击鼓开市”。

至唐代大历十四年(779),城中出现“夜市三更罢,朝市五更开”的突破性记载。跨越千年越地夜市,有哪些精彩之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绍兴籍学者陈国灿长期从事中国城市史、江南区域史及宋史研究,整理了部分关键内容。

北宋明文允许夜市,《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陈国灿认为,宋代的两浙地区是当时都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也是夜市最繁荣的区域。

2025年7月4日,“城南南波万繁荣夜市”开业。见习记者 严培谕 摄

居住在鉴湖之畔的著名诗人陆游,在其《剑南诗稿》的不少诗篇中提到诸如茶市、鱼市、菱市、笋市、花市、樵市、果市之类的专业“草市”。当时绍兴城的城北与城南形成了两个繁华的工商业集聚区,城内与城外形成了13处市场,其中城内有照水坊市、古废市、南市、北市、花市、瓦市等6处,城外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大云桥西市、龙兴寺前市、驿地市、江桥市、斜桥市等7处。这些市集很多就是夜市。

酒店、旅店也是夜经济主力军,它们遍布城内的街头巷尾。南宋宝庆《会稽续志》记载“激赏库酒楼,在照水坊;都酒务酒楼,在莲花桥”。陆游诗文中也留下了“城中酒垆千百所”的盛况。旅店业繁荣兴旺,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府城东北的斜桥,“其下多客邸,四明舟楫往来所集”。

夜市成为常态。如每年正月的元宵灯市,四方云集,百物汇聚,连周边州府、海外商人都赶来参与,场面壮观。嘉泰《会稽志》记载:“正月既望,为灯市,傍十数郡及海外商贾皆集,玉帛、珠犀、名香、珍药、组绣、髹藤之器,山积云委,眩耀人目;法书、名画、钟鼎、彝器、玩好、奇物,亦间出焉。”明代张岱《绍兴灯景》中记录的夜市,分布在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至今也都是夜生活地标。

水乡绍兴,这里的夜市离不开水。古鉴湖畔,夜晚鱼市如火如荼。晚唐诗人杜荀鹤在绍兴写下“夜市桥边火”。北宋则有“市井鱼盐聚”“海货通闹市,渔歌入悬楼”等名句流传。陈国灿考证,到南宋中期,鉴湖流域有名可考的市镇就有35处,整个流域平均不到12平方公里即有1处。

鉴湖开创不久,当地渔民就在湖两岸的埠头桥边摆设了零零星星的鱼摊。之后慢慢形成鱼市,生意红火,夜间更甚。到了北宋更是蔚为大观,滨海地区的越民携大量海货加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华灯初上万家通明之时,苍茫的鉴湖上渔火点点、桨声阵阵,渔民们驾着满载湖鲜的舟船迤逦入城,云集水岸桥边……

农民白天在田间耕作,夜间赶市出售农产品和采购所需物品,乡村夜市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兴起的。在此基础上错开时间,使日市和夜市结合起来,有的称“子午市”。

农村市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陆游诗中多次提到的绍兴府山阴县三山市,实际上是由三山东市、西市、南市和蜻蜓浦市组成,其中东市的夜市活跃,西市则主要是日市。

绍兴古城内夜市地标还属东街。五代十国时期,越州建起开元寺,也就是现在东街与解放路交叉的地方,历史记载这里“岁正月几望为灯市”。明代东街就形成了店铺林立的纯正商业街,商业繁华还得益于东双桥河沿舟楫辐辏,水陆兼具,为货品运送提供方便。1997年东街夜市开张,每天傍晚等不及华灯初上,数以百计的商贩便奔向东街,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好不热闹。其时“东街夜市”可谓古城一景,成为远道旅客夜游之地。

越城夜市进化史: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繁荣

东街夜市: 凝结了一代人记忆

东街夜市最红火的时候有300多个摊点,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沿着东街从解放路绵延至中兴路附近。夜市成了众多市民、外来游客、外来务工者及大学生们的采购地,也是绍兴人夜生活的一部分。东街夜市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叫法,一到晚上,这里的拱形霓虹灯上“绍兴夜市”四个字闪耀璀璨。

这个绍兴人至今耳熟能详的夜市,不仅给市民夜间购物提供了方便,也曾为群众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是当时政府民生工程之一,成为夜色下绍兴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电子产品、衣服、鞋帽、家居用品……商品种类繁多。这里甚至还穿插了几个古旧书摊、人文书摊,吸引了许多人停下脚步逗留其间“淘宝”。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东街夜市对交通出行、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小区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2014年开设了整整17年的东街夜市退出了历史舞台,商户搬迁至金时代广场。虽然拥有了150个摊位的“新夜市”,白天夜晚都可以经营,但人们心心念念的仍是东街夜市,它构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2025年6月27日,“东街好市”在国金大悦城门口开市。见习记者 严培谕 摄

前不久全新升级的“东街好市”在国金大悦城1号门外广场开市,每晚6点开启直至深夜,倾力打造充满活力与情怀的夏日潮玩夜空间。很多上了年纪的消费者特地前去打卡,重温当年美好时光。

城东夜排档:烟火气交织文化味

原本越城区的排档零散分布。本世纪初,绍兴相关部门出资200万元在城东剡溪路修建了夜排档集中经营场所,给流动夜排档商户一个集中经营的场所。2003年,根据城市夜摊档“退路入室、定点安置”的要求,露天经营的40多家商户,搬进了绍兴夜排档。

夜市美食基因实现了成功移植。刚开始城东比较冷清,绍兴夜排档生意比较清淡。随着促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绍兴夜排档人气渐旺,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当中名声较响的有“荣华”“越富”“光头”等。

2009年,夜排档的投标金额从上一年的78.5万元涨到了103.8万元,此后年年攀升。城东夜排档的繁荣是城市发展综合推动的结果。城市扩容、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多重因素成就了夜排档,名气渐响的夜排档吸引了众多食客和游客慕名而来。

2016年,这里的老服装厂厂房转型为文创园东城智库、东城意库,又衍生出创业创新、时尚设计、艺术创作、时尚餐饮等多元业态,为夜市注入文艺和情调的灵魂,烟火气交织文化味。2017年城东夜排档拆迁后,原址建起停车场。很快,夜排档集中地摇身一变成为剡溪路美食街,成功跻身全市首批9条特色商业街。长约630米的街道拥有临街店面32家,承载业态基本为餐饮。时至今日,这里的夜经济依旧热火朝天。

2025年8月5日晚的仓桥夜市。陈德生 摄

镜湖夜宵城:拉动新城夜生活人气

“居住在镜湖新区三年多了,晚上吃夜宵的选择仍不多,有时候还要特地赶到别的地方吃。”这是市民陈先生的烦恼,但这个烦恼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后墅路、树兰路交叉口,伟业活力广场正在打造镜湖美食夜宵城,目前已有10余家餐饮企业意向落户。

无论政府还是市民,对镜湖夜宵城的“上线”均期待值拉满。根据规划,这里将聚力构建“特色鲜明、服务完善、辐射强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全面激活镜湖新区商气、人气。

据了解,镜湖美食夜宵城共分四层,一层主打绍兴“一县一品”特色小吃,诸暨次坞打面等本土美食在此汇聚,让市民游客一站遍尝绍兴风味。二层和三层分别设有时尚餐饮、儿童餐厅、连锁中餐饮、茶餐饮等主题特色餐饮,满足不同年龄段饮食需求。

四层拥有屋顶大花园,将布局星空餐厅、轻音乐酒吧、休闲茶吧等年轻态娱乐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镜湖夜宵城的设计以古风作为亮点,融入了纸扇、灯笼等元素,同时搭配现代元素,采用绚丽灯带以及各类动漫卡通形象,为前来消费的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编辑: 徐盈盈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