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激战正酣。自今年初以来,全国即时零售市场总量从年初的日均1亿单,疯长至上周六(7月12日)的2.5亿单,京东、阿里等玩家先后累计宣布将投入800亿元。7月16日晚,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首次公开回应了对外卖大战激烈竞争的看法。王莆中表示,2.5亿即时零售订单,“绝大部分是泡沫”。王莆中呼吁恢复理性,拒绝内卷,“我们不想卷,但不能不反击”。
补贴难以为市场带来有价值的增量
从年初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到“五一”假期期间淘宝闪购宣布全量上线,这场外卖大战,可谓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补贴战。据高盛统计,单月美团、京东、阿里可能最多要消耗掉 250 亿元人民币。
烧钱带来的单量变化显而易见。在过去的两个周六,淘宝联合饿了么宣布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美团则在网传的淘宝闪购“冲单日”通过优惠券“截胡”对手单量,交出了1.2亿、1.5亿日订单量的成绩单。
但是作为这场外卖大战美团方的指挥者,王莆中确认为2.5亿日订单量中“绝大部分是泡沫”。
王莆中以过去曾进行过激烈外卖补贴的区域来举例说明。据其介绍,2018年美团与滴滴在无锡开战,当天无锡的日订单量涨了三倍。但是在一年以后,美团以无锡订单与苏州、常州做对比,发现与没有打外卖战的城市相比,“根本没有额外的增长”。
而在这次补贴大战中迎来单量规模倍增的宿迁也是这个道理。王莆中透露,在各大平台的补贴下,宿迁两个月的即时零售订单量涨了4倍,但里面绝大多数是泡沫。以宿迁当地的堂食面馆为例,堂食面一份18元,而外卖面只需要6元,这种巨大的价格扭曲是不可持续的,也很难为即时零售市场带来真正有价值的增量。
外卖大战对商户对行业是一种伤害
在外卖大战中,消费者往往能够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购得商品。2.5元购买原价21.5元的早餐套餐、3元钱购买一杯奶茶、1元钱买到12瓶纯净水、1分钱买到一包纸巾……在消费者这头,薅羊毛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消费者一个周末点好了未来一个礼拜的餐食。
而在商家侧,外卖大战带来了单量疯长,对其员工体力、门店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且订单量增长之后,叠加补贴费用、配送费之后,利润却被大幅压缩。有奶茶店工作人员表示,订单量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但利润却减半。另外,因平台推出的优惠券活动,消费者爽约废单比比皆是。厦门一家茶饮店因“0元券”引发爆单,但30%的订单因消费者爽约成为废单,过夜饮品只能倒掉,店方被迫调整策略为“到店制作”。
更有甚者,补贴大战对许多行业、品牌的价格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北京南城香的创始人说,他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外卖大战使南城香单日总流水约增长 30%-35%,但他担心产品价格下降后难恢复。
王莆中表示,再猛烈的商战,如果不能推动进步,甚至违背商业逻辑,那这个战场就没有赢家。对于餐饮行业,不管是美食还是奶茶咖啡,好不容易建立的价格心智,正在被补贴大战打破;对于大部分正餐品牌来说,外卖补贴大战,影响到堂食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不可持续。
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经过拉锯时长半年的外卖大战后,不少行业人士指出,外卖这种商业模式存在脆弱性,一遇到激烈竞争就得“补三头”。
王莆中认为,外卖模式确实存在利薄的特点,每一单的利润额一块多钱,这导致外卖网络上的几方利益——商户、骑手、平台、用户,四方需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大家才能互相满意,因此,“这种商业模式不能用太理想化或者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干”。
目前,美团的OPM(运营利润率)约为3%,相比之下,高抽佣的美国外卖企业 DoorDash,在商家自配上收取16% - 18%,而且用户还会付给骑手不菲的配送费和小费,这种情况下也仅能赚一点点钱。
回到当下的行业竞争,王莆中认为,这场外卖大战泡沫史无前例的多,呼吁社会各界能够一起讨论和反思,这种“冲单”到底对社会有没正面影响,对整个产业持续发展有没有意义?“我相信,现在的环境,肯定是不支持这种非理性战争的。”
(越牛新闻综合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