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累累”的书籍。受访者供图
■ 见习记者 张梦霞
本报讯 近日,绍兴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以“书心裂肺”为主题的图书展,10余本带着“伤痕”的书籍集中亮相,这些书在长期的流通过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如今通过幽默点评的方式,使其焕发新生,引来市民的好奇围观。
这个展览的看点之一,是每一本书前都立起了一条一针见血的评语。如一本影像图册《鸟迹寻踪》缺失了一页纸,对应的评语是“缺失的书页就像‘沉默的羽翼’,飞走了,不留踪迹”。幽默、充满想象力,又切合主题的评语,就像一道道奇妙的魔咒,让眼前的书本活了起来。
“每一条评语都是针对图书的主题内容与破损状况精心设计的,同时借鉴了读者对破损书籍的典型评论。”评语的主创者孙祝丽是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评语内容重在以拟人化视角代书发声,让书似乎也有了生命。通过半直白表述转化为双关、排比等修辞,更具冲击力,也更充满哲学意味,唤起读者对书籍的敬畏之心,营造文明有序的纸质阅读生态。
近年来,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为了吸引、鼓励更多读者阅读,绍兴图书馆在借阅制度上进行了优化调整,最基本的措施是外借图书数量提升、借阅周期延长。目前,持有“一卡通”、读者证的借读者借阅周期均延长至30天,且拥有1次续借机会,最长可借60天。同时推出逾期图书免收滞纳金的政策。读者还可以在线实时续借,更加方便快捷。
宽松的借阅政策,给爱读书的市民大开方便之门,但也有极少数书籍因流转次数较多,磨损较快。孙祝丽说,纸质书籍是知识传承的重要纽带,是图书馆珍贵的资产,希望这次图书展能引发人们对书籍保护与阅读文明的深层思考,更加养成爱读书、爱护书的意识。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