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与辉同行・阅山河”浙江行绍兴站开播,知名主播董宇辉走进东湖景区,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带领网友云游东湖,感受“天下第一水石盆景”的魅力。
董宇辉畅游东湖。受访者供图
在东湖景区,董宇辉体验了乌篷船制作技艺,泛舟湖上,看石崖高耸、奇潭深渊,赏水乡社戏、越音袅袅。那么,绍兴东湖是怎样征服“阅遍山河”的“国民女婿”董宇辉的呢?
对绍兴知根知底
董宇辉乘着乌篷船现身东湖,陪同的是东湖景区宣传营销部主任高嫣扬。“横跨在我们东湖湖面上的第二座桥叫霞川桥,您看这座石桥下面的石板把湖水分成了三道,看上去像一个‘川’字,这里也是86版《西游记》女儿国子母河拍摄地,猪八戒和唐僧喝了这里的水怀孕了。”温婉知性的高嫣扬与宇辉搭档,像是带好友游玩家乡的小姐姐,娓娓道来的故事,让宇辉当即拉满“情绪”价值表示:“我赶紧喝一口。”
高嫣扬一路的介绍充满诗情画意。她说,元代程钜夫写过一首诗,其中有“霞川随处是,何必武陵溪”,意思是这样美好的地方,还用得着去寻找世外桃源吗?霞川桥上有对联“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说的是这里有山有水,还有亭台楼阁,非常美,作者把东湖比作山海经里的三座仙山,对东湖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当听说东湖水是从鉴湖引过来的,董宇辉用才子“跳跃”的思维,从眼观到味觉,为绍兴好水、好酒点赞:“你看,桨划过后在水面留下一个小小的漩涡,非常有美感,大家知道,绍兴黄酒一直强调是鉴湖水酿造的,这是因为鉴湖水流经不同岩石和地域,水中有很多有益的矿物质等微量成分,从而形成非常好的口感。”从这段直播讲述中可以看出,董宇辉来之前做了不少功课,是了解绍兴的。
奇石奇洞激发奇思妙想
摇着乌篷船,穿行于悬崖峭壁,奇石、奇洞、奇崖,让宇辉大开眼界。高嫣扬介绍,仙桃洞洞内水深18米,相传一个仙人在仙桃洞栽了一棵桃树,桃树每3000年开一次花,如果吃到仙桃就会长生不老。仙桃洞崖上诗句“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是陶渊明第45代孙陶濬宣所写。
“我们的终极归宿都是世外桃源。”这让宇辉深有共鸣,也激发了他寻找美好宁静的精神追求。
“这音响效果特别好,适合开音乐会!”游玩喇叭洞时,宇辉调皮一声喊,回声绵绵不绝。
高嫣扬说,两人很聊得来,虽然是即兴而谈,但她感到宇辉对东湖和绍兴都很熟悉,短短一小时不仅金句频出,还给了景区很多活动思路,比如喇叭洞里可以开音乐会,以后有机会的确可以策划一下乌篷船水上音乐会。
通往陶公洞一路看到高达近50米却又平整的崖壁,让宇辉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当年采石场的情景。高嫣扬介绍,郭沫若写诗赞“磐簧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宇辉听到这里惊叹于陶公洞“坐井观天”的壁高水深之感,还向高嫣扬请教了如何判断水深的目测法——颜色越深则水越深。
原来乌篷技艺这么细
对于非遗,董宇辉兴趣浓厚。在东湖,他还沉浸式体验两项非遗技艺——乘坐绍兴特有的脚划乌篷船以及学习制作乌篷船。
乌篷船的制作技艺极为考究,涵盖了篾篷编织、传统木作、捣油灰、油灰捻缝等多道手工工序,每一道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在船坞里,董宇辉虚心向卢阿六、徐兴荣、徐来信、高国良4位老师傅请教。看着制篷师傅卢阿六将篾片一片片“劈”出,再编织成篷,他忍不住感叹:“看着容易,其实很难!”随后,他又尝试了如何将编好的竹篷安装到船体上。其他制作流程也一个没落下:在徐兴荣师傅指导下,观摩了传统木作手艺打造船体的过程;跟着高国良体验了捣油灰技艺;向徐来信学习用油灰捻缝为船底木板填缝的精细工艺。
10万网友蹲守东湖美景
东湖景区是董宇辉绍兴之行的首站,他的到来吸引了近10万网友在线观看直播。此后,他还将前往兰亭感受书法胜地的人文气息,晚上则在柯桥古镇为绍兴特产和文旅产品直播带货,进一步推介绍兴。
东湖景区负责人丁侠表示,董宇辉的粉丝素质极高,现场秩序井然。“他们早早得到消息后就在景区等候,但全程没有拥挤,反而一直礼貌地喊着:‘宇辉,欢迎来绍兴!’”
现场还有两位特别热情的粉丝让人印象深刻。一位是专程从杭州赶来的大学生小林,她高兴地对记者说,跟着宇辉游东湖太开心了,通过直播她才知道乌篷船非遗技艺这么复杂、精细。另一位是绍兴市民王阿姨,她说:“宇辉的气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东湖很合拍!”
为董宇辉划船的老船工何国兴,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激动地拍下照片与妻子分享。
董宇辉的绍兴之行,不但让东湖美景热度直线上升,更让绍兴非遗精彩出圈。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