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0日)上午,由绍兴市教育局、绍兴市文明办主办的“幸福越课堂·绍心大讲堂”第三期活动在绍兴龙山书院举行。活动特邀5位来自绍兴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全市家长带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专题讲座,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联动,吸引350余名家长现场参与,线上观看量突破20万人次。
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升学转折”,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一课”。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心理发展的全面升级。如何让孩子平稳过渡?家长该做哪些准备?学校如何协同发力?针对这些问题,覆盖全学段的“名师、名校长教育团”一一解答。
提问:想问贾园长一个问题,您深耕幼儿园教育多年,能够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给学校在幼小衔接这个阶段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吗?
贾秋美园长: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有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有适度的紧张和不适是正常的,但不要太紧张。幼儿园从小班开始系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专注力和社交技能。大班开展《走进小学》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小学生互动等方式消除入学焦虑。强调幼小衔接是自然过渡,反对超前学习,要尊重个体差异。
提问:孟老师,您多年从事小学低中学段的教学,经验丰富,请您向家长们介绍一下一年级的零起点教学。
孟琴老师:一年级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要求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超前、不拔高。但“零起点不是零准备”,建议家长通过“开心X吧”培养孩子关键能力:“开心聊吧”锻炼表达、“开心做吧”培养自理、“开心动吧”坚持运动、“开心读吧”提升阅读。她指出,学习差异主要来自学习品质而非知识储备,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责任感和好奇心,用生活化的方式陪伴成长。
提问:金校长好,您多年从事中学日常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初中教师最希望新生具备哪些能力?
金建光校长:初中最看重新生四个方面能力:一是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知识迁移、元认知和工具运用;二是学科基础素养,强调数理运算、规范书写和英语拼读;三是行为自律能力,需掌握时间管理和物品整理;四是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与服务意识。强调教育要尊重认知规律,避免超前学习,注重培养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提问:冯校长,您一直在绍兴一中工作,从高校招生来看当今高校希望怎么样的学生,怎么样的学生才能走的更远?
冯王亮校长:高校招生正从“唯分数”转向综合评价。除高考外,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更看重面试表现,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AI时代,提出问题的能力尤为关键。建议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修为教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提问:周老师好,刚才孟老师和贾老师都提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长高质量陪伴很高兴,这些年您一直在从事家庭教育,能否给我们的家长们也提些家庭教育上的建议呢?
周炳炎老师:常说父爱如山,我认为爸爸们可以化作“五岳”,给予孩子五种独特的成长力量。一是华山之勇-带孩子探索自然激发求知欲;二是恒山之韧-建立规则培养责任感;三是衡山之慧-指导社交提升情商;四是嵩山之健-坚持运动磨练意志;五是泰山之稳-给予安全感树立志向。强调父亲要“严慈相济”,在原则问题上严格,在兴趣选择上尊重,用"爱的五种语言"陪伴成长。父亲的高质量陪伴是孩子顺利过渡的关键。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家长们纷纷举手示意,向台上老师寻求幼小衔接中疑难杂症的处方。问题涵盖情绪管理、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等多个维度。“名师、名校长教育团”结合具体案例逐一剖析,为家长提供“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解决方案。
教育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智慧接力的马拉松。如果家长们在平时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碰到困难、遇到难事需要帮忙的,可以向绍兴市中小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寻求帮助,“相约绍心”心理热线是0575-88905959,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相约绍心”进行心理咨询,同时,也可以在双休日到位于云栖路66号的绍兴市中小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线下咨询,中心将为大家全程提供公益服务。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