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踏青时节,一到周末,位于绍兴古城南大门的栖湖公园内便人头攒动。休闲散步的,草坪露营的,遛娃撒欢的……自去年8月试运营以来,水墨栖湖芳华绽放,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和周边市民前来打卡,尽显城市绿肺和人文江南的魅力韵味。
这个绍兴版“西湖”,是古鉴湖源头村落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鉴湖街道塑造高品质城乡风貌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典范。从一个村新晋成一座城市地标,以一个湖为中心“串珠成链”,串起周边乡村的文旅珍珠群落,依托“一河五片”主要平台“会稽山片区”打造契机,坐拥古城南闲后花园优势的鉴湖,谋篇布局的是一个活力满满的生态漫游圈。
栖湖周边,一座现代化小城已初具雏形。 越牛新闻记者 黄霄 摄
古城南大门外亮起一颗“明珠”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绍兴越城区鉴湖街道栖湖公园内,日均游客量超1万人次。“平时周末的游客量也相当可观,可达1万多人次,工作日每天也有2000人次左右。”浙江建工水利项目经理汪海洋说,自开放以来,栖湖公园迅速成为绍兴越城区“网红公园”中的新晋“顶流”。3.8公里的环湖步道上,随处可见散步的市民;大草坪上,露营帐篷如繁星点缀;湖心岛的“揽月阁”观景台,成为摄影爱好者争相登临的绝佳视角。
栖湖的火爆,源于其独特的“西湖基因”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公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打造了“三潭印月”湖心岛、“苏堤春晓”九曲桥、“柳浪闻莺”观花区等景观,湖岸苏式园林的飞檐斗拱与碧波垂柳相映成趣。但栖湖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植根于千年鉴湖文脉——湖心岛由栖凫村的小山改造而成,岛上建筑融合绍兴传统风格;公园所在地是古越藏书楼创办人徐树兰故乡,人文记忆与自然景观交织。
“湖区大多数地方,以前都是我们栖凫村的位置。”41岁的栖凫村村民蔡美萍现在每天都会去栖湖公园逛一圈,她和公公婆婆原来就住在现在湖心岛附近的张家溪。栖湖公园建成,她们一家在别处买了房,去年年底公婆还分到了安置房,就在栖湖公园不远处。“像我这样的人很多,以前是村民,现在是游客。”蔡美萍说。
这座公园更以“年轻力”破圈。今年3月29日,2025年华颐杯浙江马拉松时速赛(绍兴站)暨首届环栖湖挑战赛在此鸣枪,400多名跑者在樱花纷飞的湖畔竞速,无人机低空直播将赛事盛况传向全国;草坪婚礼、露营团建、汉服游园等活动频繁上演,公园内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古城南大门外新亮起的一颗“明珠”。
从防洪工程到城市名片的蝶变
从一个村蜕变成一个公园,栖湖的诞生始于一场关乎城市建设的“水利革命”。据了解,栖湖工程系绍兴市新三江闸排涝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绍兴越城区首个水利PPP项目,更是浙江省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达2.6亿元。其总面积为723亩,相当于67个标准足球场或2个梅龙湖大小,调蓄容积107万立方米,工程护岸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绍兴市水利设计院有关技术人员介绍,项目坚持“技术引领、生态优先、人文融合”的设计理念,自2016年立项起,历经规划论证、生态设计、工程实施等阶段,最终实现“安全韧性、生态修复、文旅赋能”的协同目标。在防洪安全方面,项目创新采用弹性滞洪的“空间算法”,利用动态调蓄+智能水位调控技术,通过湖体形态优化与闸坝联动设计将滞洪效率提升30%,确保区域防洪安全。同时,护岸工程融合生态护坡+根系固土工艺,兼顾抗冲刷能力与生物栖息需求。在生态修复方面,构建“水下森林湿地屏障滨水植被”三级净化系统,水质主要指标达Ⅲ类标准。同时,保留现有河道脉络,植入绍兴菱角、鉴湖芦苇等本土物种,生物多样性提升40%,实现了鉴湖“基因”的现代传承。
产城人文的融合,更是让栖湖公园实现了从一个防洪工程到一张城市名片的蝶变。运营方越城区公用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经理徐钢杉说,以“鉴湖缘·情栖湖”为脉络,栖湖公园设计了包含诗画长堤、越音戏台等的“四廊八景”景观体系,植入绍兴水乡文化IP,并配套5公里智能环湖绿道、沉浸式夜游灯光等设施,公园自开放以来,已成为鉴湖街道的一个地标。曾经的滞洪区,如今成为市民休闲的“城市客厅”、游客向往的“诗画江南”、生态治理的“示范样本”,预计年接待游客将超50万人次。
“串珠成链”构筑生态漫游圈
栖湖的溢出效应,正在重塑鉴湖街道的城乡发展格局。依托古城南大门区位优势与会稽山片区建设契机,一场以“水墨栖湖”为圆心的文旅革命悄然展开。
日前,一场围绕“栖湖+”的座谈会在绍兴越城区鉴湖街道举行。“以打造‘高能级新鉴湖’为目标,我们将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加强探索。”鉴湖街道党委书记蔡廷科说,当前的鉴湖,路网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融杭联甬接沪的“大通道”时代已开启。
而立足自然人文禀赋,一个漫游生态圈呼之欲出。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围绕栖湖打造特色文旅节会活动,栖湖新地标初具雏形。目前,鉴湖街道正探索“文化+”发展模式,贯通环秦望山游步道线路,优化十里筠溪、坡塘云松谷、王家葑乐善岛特色研学路线,将周边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以栖湖为中心的文旅群落,形成全域旅游的“鉴湖漫游”品牌,逐步将人气“聚”起来。“环秦望山游步道线路贯通后,游客可以沿着步道欣赏秦望山的巍峨挺拔,探寻山上遍布的古迹。十里筠溪被誉为‘世外桃源’,优化后的研学路线可以让游客深入体验这里极具山乡风韵的美好画卷,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
在产业发展方面,绍兴越城区鉴湖街道将依托会稽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地铁TOD项目资源,重点引进现代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鉴湖街道正在着力推动印山路、玉山路贯通建设,打通鉴湖东西片区融合发展的桎梏……
未来已来,一座“栖湖新城”正在崛起。站在栖湖畔远眺,鉴湖蓝图愈发清晰——这里不仅是绍兴的“生态会客厅”,更将成为长三角文旅融合的新地标。随着地铁TOD项目推进,探索“地铁+物业”项目,这里将打造站城一体、山水交融、配套完善的地铁小镇、活力社区,有力带动鉴湖周边商贸旅游,吸引更多游客。“以栖湖为核心,我们将加快整合周边成熟地块,招引中国动漫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探索建设融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全年龄段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养小镇,发展银发经济,实现产业与文旅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相关人士说。
当生态保护邂逅文化传承,当技术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一幅“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正如奔跑在栖湖马拉松赛道的选手们所见证的,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