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京东外卖入驻要求严格,必须堂食且卫生达标,好像不是这样吧!”近日,市民梁先生向越牛新闻报料称,他发现京东平台上出现很多了绍兴本地的代购门店,但实际上很多压根没有实体店,且资质不符合。
梁先生担心,这些代购的商品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如果代购拿到的食品出现了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京东又是怎么把控的?越牛新闻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越牛新闻记者调查:
京东秒送冒出大批代购
订单溢价现象突出
梁先生介绍,他是在点外卖时发现这一现象。“京东秒送平台上突然出现很多代购的店铺,涉及多家大牌连锁店,但是营业执照都跟该品牌无关。”
根据梁先生提供的信息,越牛新闻记者在京东秒送页面看到,目前这些代购服务包括“老婆大人”“星巴克”等多家知名品牌,很多都带有“新店”的标签。
京东外卖上出现很多“老婆大人”代购
以“老婆大人”为例,记者检索发现,代购服务基本覆盖了绍兴越城大部分门店,且起送价在29、39元不等,部分门店还需额外支付6元的运费。那么,这些“老婆大人”门店,是否入驻了京东秒送?对于外卖平台上出现的代购现象,他们知情吗?
某代购店标注起送39元,运费6元
根据京东外卖平台上出现的名单,记者随机挑选了绍兴两家“老婆大人”店进行实地走访。一位店长告诉记者,“老婆大人”门店暂时并未开通外卖服务,但是经常会有美团、饿了么的骑手来店里取餐。“这件事我们是知道的,但是他们这些骑手应该是跑腿的,我们并没有入驻京东秒送平台。”该店长透露。
随后,记者在京东秒送上选择了一家距离较近的“老婆大人”门店,选购了若干商品下单发现,与门店的低价零食相比,代购店里提供的商品都存在明显的溢价。以某饮料为例,门店价仅售4.5元/瓶,而代购店里给出的标价是6.66元/瓶;散称约3元/个的奶酪棒,通过代购下单则溢至4.69元/个。
记者下单发现,代购店订单溢价严重
大约等待半个小时后,记者顺利拿到了代购的物品。奇怪的是,明明是通过京东秒送平台下单,但是送达的外卖员却并非京东旗下的达达骑手,而是自称跑腿的兼职外卖员。
外卖员向记者展示与代购商家的对话
在记者的询问下,该外卖员解释说,自己并非接到“老婆大人”门店的订单,而是与一名线上商家进行联系,前往附近门店线下购买商品后,通过该商家微信转账的方式,获取垫付的购买费用和跑腿费。“像这样一笔价值34元的订单,商家会支付我5元的跑腿费。”
外卖员向记者展示的其支付账单
在骑手向记者展示的手机聊天页面中看到,记者下单支付的商品共计34.06元,但实际在线下购买仅需18.26元,溢出价格高达15.8元,溢价率超86.5%。
堂食+外卖的入驻门槛
为何代购服务“钻空子”
越牛新闻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这些打着“老婆大人代购”招牌的外卖商家,不仅在京东秒送平台上频现,饿了么上也有很多。但点击查看商家营业资质,显示的却是多家不同的电子商务公司,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其中有一家的住所在“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大学生创业中心”,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等。
记者以下单为由拨通了其中一名商户的号码,该商家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提供代购,下单的货物是通过线上的“老婆大人云仓”出货,外卖员也是随机选取的,并承认了暂无实体店。
代购商家的营业执照,都是本地或外地的电子商务公司
越牛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25年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官宣,以“全年0佣”和“品质堂食餐厅”招募策略杀入外卖市场,并授权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这也是京东首次对外承认已经进军外卖市场,且强调此次招募只限“品质堂食餐厅”。
那么,这些营业执照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商家,又是如何通过京东外卖的审核成功入驻的呢?
京东官方公众号2月11日发文
就这一问题,越牛新闻记者以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户的身份,致电京东秒送客服咨询入驻外卖平台的事宜。该客服回应称,目前京东秒送平台只针对有外卖需求,且能提供堂食的商户。“代购服务,是无法入驻的,具体能否通过审核得视资料而定。”
那么,在京东外卖平台这些打着外地营业执照的商户,又是如何通过审核的?不得而知。
代购食品若出问题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其实,外卖平台上出现代购现象并非是近期发生。早在2024年4月,老婆大人量贩零食就曾公开发布声明,强调旗下所有门店目前并未开通任何形式的外卖和代购服务。
“老婆大人”曾对代购订单的溢价现象做出声明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此类代购服务在京东、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却层出不穷,甚至溢价现象严重。
那么,就像梁先生所担心的,如果自己在外卖平台上通过代购服务购买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记者采访到了相关律师。
“具体维权路径需结合代购服务性质、证据收集及责任主体认定综合判断。”该律师指出,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代购服务购买到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向代购服务者主张首负责任及惩罚性赔偿;若代购服务者无法联系或平台未尽审查义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他建议,消费者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还请务必选择正规门店或通过官方认可的渠道进行购买,避免损害自身权益。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