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绍兴的根与魂。
从2500多年前的越国都城,到千年宋韵的风雅气度;从民主革命的破晓之声,到胆剑精神的奋斗号角——绍兴文化长河流淌不息,滋养着一代代绍兴儿女,熔铸成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
如何解码绍兴的文化基因密码?如何在传承中激活创新动能?如何以文化之力赋能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这是时代赋予绍兴的使命。
回望2024,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守正创新、改革攻坚,不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筑牢信仰之基
凝聚感恩奋进磅礴伟力
殷殷嘱托催奋进,胆剑精神谱新章。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绍兴考察,赋予“谱写新时代胆剑篇”重大使命。一年来,绍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系统构建筑牢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思想之基“8个1”工作体系(一中心、一场馆、一台戏、一部剧、一本书、一场座谈、一系列宣推、一批品牌),以思想之力引领全市增强对总书记的拥戴之情、追随之心、捍卫之志。
以学铸魂,一场场学习教育,如激越音符拨动心弦——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书记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等主题开展专题学习共22次。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循迹溯源,一份份理论研究成果,如源头活水汩汩涌动——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课题,高质量完成《人文经济学地方实践的绍兴样本》课题研究,全力打造“人文经济学”研究绍兴范例,以理论厚度支撑起发展高度。
弘理启智,一次次宣讲阐释,如春风时雨润泽人心——
组织策划“谱写新时代胆剑篇”青年宣讲,开展沉浸式宣讲PK、青年蹲点研学研讲、新秀宣讲员实践训练营等活动,青年们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开麦畅言。“开放麦”形式是我市理论宣讲的新探索,通过将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形式运用到理论传播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绍兴“越讲越响”理论宣讲品牌更加响亮。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牢把握思想航线,以如椽之笔,让真理之声响彻绍兴。
厚植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事业枝繁叶茂
2500余年风雅,绍兴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文脉绵长、历久弥新。一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厚植文化自信,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池春水”生气盎然。
留住根脉,守护精神家园——
绍兴考古捷报频传。“稽中考古”相关成果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国内考古十大新闻。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14处。并持续推进亭山、南山遗址考古,文化家底越来越厚。
描摹“河城共生”人文新景象。出台绍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方案,谋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大项目,发布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研究成果《浙东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推进浙东运河文化园入选全省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名单,不断为古老大运河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遵循古城肌理,激活一城烟火。仓桥直街保护利用经验全省推广,并入选第二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绍兴古城申遗蹄疾步稳,绍兴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馆,《绍兴大典》编纂稳步推进,一幅幅文化保护传承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活化利用,引领创新发展——
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生活,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我市精心创排越剧史诗《胆剑千秋》、绍剧《台风眼》,成功完成首演并开展全国巡演,反响热烈。
国家级文化奖项取得新突破。我市艺术家分别斩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曲艺牡丹奖和中国美术奖;8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10件作品入展全国书法篆刻展,创历届新高。
高规格举办2024阳明心学大会,高水平办好公祭大禹陵、第四十届兰亭书法节、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中国戏曲电影展映等重大文化活动,绍兴文化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旅融合,贯通传统现代——
一年来,“诗和远方”在绍兴铺展开动人新画卷。越王城文化广场开放运营,若耶·铜谷小镇、陆游故里、博物馆新馆、美术馆、非遗馆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域旅游收入、过夜游客人次、全域旅游人次3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三,六个区、县(市)全部进入年度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
绍兴推动文化“出新”和旅游“出圈”并肩发力,让广大群众品味厚重文明,享受多彩生活。
强化价值引领
激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绍兴坚持弘扬主流价值、践行为民初心。
文明浸润满城新风——
饭桌上,聚餐用公筷、用餐不浪费等好习惯蔚然成风;斑马线前,“车让人、人快走”成为文明城市新标配……我市扎实推进“浙江有礼·德润越地”市域文明新实践,启动“光明影院”全国试点公益项目,“枫”尚诸暨品牌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活动中发布,立体呈现绍兴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的生动局面。
2024年,绍兴最美的风景依旧是人。4人获评“中国好人”、9人获评“浙江好人”、80名入选“绍兴好人”,2人获评省“新时代好少年”,榜样的示范作用愈发显著。
文化下乡播撒种子——
“脱口秀”科普走村入户、曲艺戏坊里练唱声此起彼伏、“跟着文化特派员看乡村”活动一站接着一站、一场场文化盛宴接连“开席”。自从村里来了文化特派员,村民们都说每天的生活“提格”了。
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的重要内容,绍兴全面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全市共派驻116人,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最后一公里”。
与此相应,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扩容。新增省级智能文化礼堂40家,组织文艺巡演5300余场次、群众性礼堂活动4.6万场次,“村晚”“村越”“村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受群众好评。做精“越读越有味”“绍兴有戏”“树兰阅读”“街艺角”等群众文化品牌,全年送戏下乡1363场、送书下乡17.06万册、文化走亲120场……文化惠民的扎实脚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气质、增益精神。
讲好奋进故事
壮大昂扬向上主流舆论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主旋律更高昂——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主题开设专题专栏,生动反映绍兴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推动社会预期不断改善、信心不断增强。
融合风更强劲——
媒体融合改革样板领跑全国,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中宣部第50期地方党委宣传部部长培训班上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交流,75批次省市宣传部门来绍调研学习。去年,1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89件作品获年度省级新闻奖项,《你呼我应》电视问政节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好声音更远扬——
绍兴持续深化“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城市形象传播行动,7个主题全网传播量超10亿,17个话题登上新浪微博全国热搜榜,54个网络正能量话题传播量超1亿。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日益壮大。
成立绍兴国际传播中心,在香港理工大学建立第15个“兰亭书法学堂”,累计覆盖13个国家(地区)。不断推动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绍兴城市形象持续破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自觉扛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聚力建设高水平文化绍兴,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坚定不移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