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传来非常信号。
近日,一份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足足提出了24条举措,每一条都和“钱袋子”密切相关,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一句话:
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文件原话是这样的: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起发文,这已经堪称国家“顶格”文件了,规格极高。这分量,你细品。
中央提出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指导,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涵义?
这是否意味着,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其实,国家定调,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居民收入。
困难阶层直接发生活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工薪阶层也指导涨工资,同时拉升股市,提高股民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可谓雨露均沾。
就在高层文件出炉前后,各省也动作频频,目标直指涨工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吉林、湖南、云南等地均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不小。比如,吉林省最高一档从1880元,上调到2120元,涨幅高达12.8%;湖南省最低一档从1550元,上调到1700元,涨幅也达到了9.7%。
要知道,最低工资标准的作用,就是“托底”,是要强制执行的,且和失业保险、病假工资的标准相关。一般来说,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除了托底的“下限”,企业工资指导线也被进一步提高。何为企业工资指导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给企业下达的“涨工资”建议,当然最后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业绩情况来协商确定。
近期,多个省份和城市发布了202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提出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
哪些省份涨得多?
其中,湖南、四川、山西三省给出的基准线均为6%,下线均为3%,上线均为9%,即建议企业今年工资平均涨6%,最少涨3%,最高涨9%。
最有信心的是河南和天津,建议企业今年工资平均涨6.5%,是目前给出基准线最高的省份。
这里头,政府对每个行业的建议也不同。比如,天津建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基准线为1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基准线仅为2%,这是考虑到各个行业的景气情况不同。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建议,落地执行,工资上涨就有望了。
除了建议企业涨工资以外,近日发布的这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同时,要将就业工作作为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们都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
可见,国家正多管齐下,针对不同的群体,想方设法全方位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除了涨工资之外,更多的“大招”也在路上了。其中,“最快到账”的是——消费券和国家补贴。
目前,多地正在开启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密集地让居民“领钱”。上海在国庆前就投入5亿元发消费券,涵盖餐饮、住宿、电影、体育四大类,真金白银“撒币”。
河南从10月起财政投入资金2亿,在全省范围内发放金秋消费券,只要人在河南就能领,包括外省市来豫人员均可参加。
更重要的是“钱生钱”的大招——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是提振股市、楼市。
9月24日,提振经济与股市的多项重磅政策抛出,A股市场情绪快速爆燃;
10月,国新办多次举办新闻发布会,各部委轮番上阵,宣布一系列提振经济的举措,10万亿的”大礼包”也箭在弦上;
启动股市,托底楼市,虽有波折,很难一蹴而就,但国家一定会坚持做。
为什么提高居民收入,在当下如此迫切呢?
答案是拉动消费、刺激内需,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都需要居民的钱包“鼓起来”。
在投资驱动之后,中国要走向消费驱动的时代,刺激内需,被寄予厚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得居民越来越有钱,才能真正拉动大消费。
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这不能不令人忧心。
楼市也相当萎靡,在救市大招出台之前,2024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0%。当然,10月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综合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新房的成交面积,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图:2016年至2024年100个代表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前三季度月均成交面积及同比走势
来源:中指研究院
刺激政策要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提振信心、呵护预期,同时也要千方百计,让居民有钱消费。
实际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国家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也是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题中之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更多是向企业、政府倾斜,分给居民的还不够多,体现在社会结构上,就是中产阶层的数量不够庞大。据统计,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突破4亿,但还有很大潜力,如果增加到七八亿人,消费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爆发潜力。
可见,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包括“涨工资”,正是国家要久久为功的,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
不过,从短期来看,想要全面涨工资,也存在不少现实的困难,我们捕捉到三个信号,意味深长。
第一个信号是,各省虽然陆续出台了指导意见,但实操层面还是存在“落地难”,表现在工资集体协商还不完善。 工资协商活动?可能你都是第一次听到,感到陌生。在市场经济里头,政府是不能强制要求企业给员工涨工资的。 企业工资指导线只是建议,并不构成对企业的硬性约束。
第二个信号是,对比前两年来看,各省在2024年的“涨工资”指标,实际上更谨慎了,步子有所收窄。 比如,山西的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就从7%下调到6%,上线从12%下调到9%;
宁夏基准线从6.5%下调到6%,河南基准线也从7.5%下调到6.5%。这背后,其实都有经济承压的原因。
第三个信号,是企业日子并不好过,利润正在收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但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2.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更只有0.5%。
综合以上信号来看,要想大规模提高居民收入,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近几年在尝试的办法,是直接给民众减税。比如通过增加各种专项抵扣来减轻个人所得税。有网友建议,最立竿见影的办法还是提高个税起征点。2018年,当我国将个税起征点上调到每月5000月之后,整整6年时间,没有再做调整。仅以2023年来看,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就增长了9.2%,各种物价和生活开支已经大幅增长。
如何全面提高居民收入?这是从上到下都关心的问题,所有人都期待,在这个方面能够有大手笔的动作。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胡润TOP10的智谷趋势 三十多位研究员 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中文互联网正在消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代价。
(越牛新闻综合远方观察局)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