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好人”名单公示!上虞1人上榜
2024-03-20 11:151544阅读
小编获悉,2024年第一季度“浙江好人”名单开始公示,公示期从2024年3月20日起至3月27日止。其中,有一位来自上虞,一起来看——
【敬业奉献】
赵国生
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人物简介:赵国生,男,1963年9月出生,60周岁,九三学社社员,硕士学历,籍贯浙江省绍兴市,现居上虞区曹娥街道,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绍兴市高级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染料协会特聘专家。多年来,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0余只,发明专利80余项(基本已产业化),省部级奖16个,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火炬计划8项,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省级企业研究院院长,省院士工作站、国家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其事迹被中国新闻网、浙江工人日报等媒体报道,曾获浙江省劳模风云人物、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十佳科技追梦人、浙江九三榜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染料百年科技贡献奖等荣誉。攻克全球技术难题的专家型劳模
初出茅庐 发力攻坚
1992年,赵国生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怀着满腔热血,不顾他人眼光,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上虞,在乡镇企业闰土公司做了一名实验室主任。
但真正迈入当时占地不到20亩地的企业时,胸怀抱负的他多少还有些心理落差。那时,闰土实验室的条件很差,做分散染料需要低温设备,而公司没有这样的设备。“怎么办?放弃吗?不!”那份对化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产业报国”的初心不改,最终支撑着赵国生这位实验室的“光杆司令”执着向前。
1997年深秋,在厂里的冷库里,温度只有2-3℃,赵国生披上棉大衣,喝下满满一杯热姜汤后,蹲在冷库的地上,眼神紧盯正在工作的仪器。说是仪器,其实是一个吊在天花板上的提桶,用一根管子连接着一堆堆放在地上的瓶瓶罐罐,冷冻液顺着管子流下来,进行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虽然化学公式早已烂熟于心,可是要转化为化工产品,谈何容易?赵国生在实验室里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但为了仔细观察试验反应装置内每一个微妙的变化,他一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不起身,有时为了保持试验的连续性,一直要到深更半夜才能歇手。经历一次又一次难捱的“蹲踞式实验”后,“一根筋”的赵国生终于获得了产品创新成功。凭借着在化学探知领域的那份孜孜不倦,和钻之弥坚的工匠精神,赵国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产业报国”的梦想也一点一滴地“照进了现实”。简陋的科研环境没有磨去一个科研爱好者的激情,反而磨练出艰难攻关的勇气,经历一次又一次难捱的“冷板凳时期”,赵国生的化工事业就此扬帆起航。
身患重疾 不忘初心
正当赵国生的科研能力渐入佳境时,2006年,一场大病忽然降临,赵国生肾功能出现障碍,急需换肾。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手上的科研怎么办!”好在手术非常成功,赵国生有惊无险地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当换肾手术后仅一个月,戴着口罩的赵国生出现在闰土研究所时,所有的科研人员都“惊呆了”。要知道,换肾是一项对术后保养要求极高的高风险手术,但是赵国生却没有错过一场内部会议和学术交流,该做的实验一次没有落下,该参与的产品小试也一次都没“缺席”。
对于这样的“拼命三郎之举,赵国生就用一句话淡淡带过:“手上有项目,心里老想着。”
长期以来,工业“三废”是全球化工行业最难破解的问题。对于废水中的高浓度酸的回收利用,不少西方国外虽然已经拥有这项技术,但是碍于成本很高,无法大范围推广。至于低浓度酸的回收利用,仍是国际上尚未攻克的一大难题。
2009年,赵国生主持承担了“高污染低浓度废酸循环回用方法”研究课题。为了钻研“国产化”的绿色解决方案,赵国生在他人不解的目光中,毅然舍弃了厂里的“蒙尘”产值,以破釜沉舟之势,以壮士断腕之勇停掉了高污染生产线,并一举承担了“高污染低浓度废硫酸循环回用方法”研究课题。
赵国生说:“我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这一课题一旦突破,不仅能发出传统化工产业绿色升级的‘中国声音’,对于善待全球环境、呵护自然也意义重大!”
为寻求技术支持,赵国生联系了母校华东理工大学,并汇集浙江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智库”共同攻克“技术关”。
此外,为了让“绿色革命”进行到底,赵国生还与研发团队日夜坚守在厂区,困了就在机器边上打个盹,最多去小仓库里小憩。夜凉如水,赵国生每每感到疲惫时,都会想到那个遥远而又无比贴近的“中国梦”,这位南方“硬汉”又继续沉下身子在技术上攻坚克难。
终于,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绕过一个又一个弯路,赵国生带领团队终于走出了“低浓度废酸循环回用”的新路子,成功地破解了这一全球性技术难题。
填补了这项全球技术空白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考察,并对赵国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技术的发明不仅在染料生产而且在其他重污染化工行业,均可推广运用,对化工的某些领域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抱着“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沉淀精神,赵国生一次次助力“中国制造”嬗变,站在国际市场上“叱叱风云”。
之后,赵国生独立主持研发和改造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200余只,完成2005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分散红CBN200%项目。几乎每年,他的手上都有国家级的项目在操作。10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制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项目,7项省级科技项目,1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等等科技硕果,国家引才计划人才,培养了浙江工匠、浙江省劳模、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推动公司联合创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闰土研发中心”、“北京化工大学—闰土联合研发中心” 2个校企合作研发机构,重点开展产品转型、工艺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助力着中国化工产业向绿色、高端转型升级。
履职尽责 报效桑梓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赵国生在入社至今的近十年内,立足行业实际,提交了大量提案,像《关于加快推进绍兴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关于建立染料标准品库的建议》、《关于达标高盐废水科学处置的建议》等等,为推进化工行业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2016年,曹娥街道茅家村乡贤参事社成立,赵国生作为其中一员,关心家乡发展建设,关注民生,为修建道路、翻修五保户房屋、修建村老年活动室及村文化礼堂提供资金支持;每逢中秋重阳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节日福利,切实改善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发起‘你是茅家的骄傲’育贤奖助学金,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赵国生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做些社会公益活动。每个月,他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福利院的门口,为孩子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欢声笑语。他在了解到几名高中学生的实际困难后,还多次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已连续数年结对资助多名贫困学生,用双手和爱心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的太阳。
除了捐资建设一大批泽被乡亲的公益项目外,赵国生还积极传递“国风正能量”,推动青少年围棋培训、围棋进课堂等活动,相继赞助了“明韬教育杯”第22届中外名士教授围棋赛等围棋赛事,并邀请“豪华阵容”的海内外围棋精英切磋技艺、“棋”聚上虞。2016年,中国围棋协会正式授予上虞区“全国围棋之乡”称号。
白驹过隙,近30年一晃而过,从初出茅庐毅然返乡的“寻根少年”到造福桑梓的“有为乡贤”……岁月未改初心,鬓角微霜的赵国生依旧以实验室为“第二个家”,奋战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和精神支撑着自己的“中国梦”,因为这是他热爱一生、奋斗终生的化工事业。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