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古法酿造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2024-02-12 18:50  

©原创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小孩满月时要喝“剃头酒”,结婚时要喝“交杯酒”,造房子喝“上梁酒”,做寿要喝“寿酒”……

绍兴人,一辈子都离不开黄酒。

又是一年春节。对于游子,一碗绍兴黄酒不仅仅是过年的仪式,也是不变的乡愁。

大年廿六,绍兴的老人们照例要“新年祝福”,准备些硬菜,拿出擦拭得干干净净的银锡壶,倒入黄酒,再把家中小孩们招呼过来……

在中国黄酒博物馆古越龙山的手工酒作坊里,70岁的谢守贤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酿酒

黄酒是中国古老酒种,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

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其黄酒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2500多年,依旧保留着古法酿造工艺:浸米、蒸饭、摊凉、落缸、开耙(也称前发酵)、露天后发酵,压榨、煎酒(杀菌)、封坛、贮藏。

这套古法酿酒技艺传到谢家谢守贤这里,已是第三代。

谢守贤从小跟着父亲去苏州酿酒,上世纪80年代回到绍兴古越龙山酿酒,后来成为黄酒行业的高级酿酒技师,退休后,又被请到中国黄酒博物馆的手工作坊。

“苏州那边曾经想聘我过去,但当时的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邀请我留下来,他说大家都是绍兴人,去外地不如留在家乡,和他一起完成一个梦,叫我起码做到他退休。”谢师傅笑着回忆,皱纹安静地舒展开来。

傅建伟说的这个梦,就是他的“复兴千年黄酒梦”。这是一个邀约,更像一个承诺。2019年,傅建伟退休,而谢师傅选择坚守。

每天和酒相伴的日子,谢师傅的心情也随酒起伏。酒酿得好,他会很有成就感;酿得不好,他会不高兴,觉得对不起农民种出来的粮食。

“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酿酒。我做酒用过的米,像一座梅山(位于绍兴内)那样多。”

做酒过程,要像养孩子一样

绍兴黄酒按照含糖量与发酵工艺可以分为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四种类型。分别对应黄酒中的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

而今,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依然遵循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等“节气法则”。

做酒看起来简单,但谢师傅说,过程要像养孩子一样,只要一个环节没到位,检验是通不过的。

谢师傅这几天做的是香雪酒。这种酒的酒精度有20度,是以陈年糟烧替代水,采用淋饭法酿制的一种双酿酒,因采用白色酒药而酒糟洁白如雪得名。

“它是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口感带点甜,女同事比较爱喝。”

当整个作坊弥漫着糯米饭的香味时,谢师傅往米饭上浇了一壶热水。“蒸饭的这一步是关键,这样煮出来饭有浆心。”

摊凉、落缸,谢师傅把酒曲洒入缸内,酒曲放多少全凭经验,持续搅拌后,缸中的糯米饭像有了灵魂,发出晶莹色泽。

借助竹制酒漏,米饭沿着缸边整齐排列。最中间露出一个“酒窝”,当上面的米饭不停掉落,谢师傅会一把把抓起,借用手腕甩动的巧劲抛上去。这份劲不大不小,刚好使米饭紧紧地“趴”在最上面。

“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把米饭压实,要把它们想象成‘猫猫头’(婴儿),每一粒之间要有空隙,它们才能透气(呼吸),出酒也多。”

接着,缸会穿上“大草皮”、捂几个热水壶来保温。24小时后,缸内的温度会到32度。

“这个温度要是控制不好,就跟人感冒生病一样,酒会偏酸。”

“之后发酵的状态就跟小孩子一样,活奔乱跳的,很可爱,它是在呼吸新鲜空气。” 谢师傅打开另一边的缸说。

古法酿酒,正宗的只有我们这里有

一季稻米精心沉淀,捱过一冬的寂寞,方能有扑鼻酒香。

很多人觉得,绍兴传统黄酒酿造是一门神秘手艺。真有秘籍吗?

有。在绍兴,做酒的糯米称为“酒之肉”,麦曲称为“酒之骨”,鉴湖水称为“酒之血”,整个操作技艺称为“酒之经络”。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一坛好酒,除了气候,原料、工艺、匠心,一个都不能少。

虽然身为高级酿酒技师,但谢师傅酿出的每一坛酒也都需要经过检验。他说,同样的手法,自己在北方酿的黄酒硬度偏高。

“鉴湖水的水质比较柔和,微生物含量较高;绍兴温差小、雨季多、气候温润,容易发酵,冬天酿酒是最好的。”

开坛、倒酒,谢师傅指着杯中酒说:“清爽透明、金光煞亮,这就是琥珀色,这个色和添加色素的酒不一样,口感也会更醇、更鲜。”

正说着,一位年年来订酒的老客户拿完酒笑着说:“谢师傅的酒,到门(优秀)咯!”

谢师傅也并不谦虚:“好多国家的专家都来喝过我的酒。虽然听不懂,不过他们说‘good!good!(好!好!)’,我是懂的。”

近50年酿酒生涯,谢师傅这辈子与酒情缘难舍。他是第一批考出高级技师证的酿酒师傅,有了这本证,他曾经每个月比别人工资要多出1150元。

“目前来说,从一颗米到封坛能完整操作下来的人,几乎没有!像我这样古法酿造的,更加没有。”这时谢师傅一脸骄傲。

他最遗憾的是师傅“活酒仙”王阿牛大师前两年去世了,而自己带出的二三十个徒弟大多转了行,要不就是去开酒厂了。说到此谢师傅稍显伤感,“我们做的酒有国家标准,要经过经验的。他们只能模仿,更没有检验这一关。”

他认为,好的酿酒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热爱黄酒文化,这才是传统酿酒技艺传承下去的基础和动力。

说着,他激动起来。“你们年轻人花大钱在外面买来的都说是古法酿酒,假的!我做的这个酒任何地方都买不到的,只有这里有!”

当提到“绍兴工匠”王志新时,他的皱纹又舒展开来。“我这个徒弟有文化,还会自己创新,已经是国家级黄酒资深评委了!”

因为根在绍兴,对绍兴黄酒的推广,谢师傅对这个徒弟寄予了厚望,而他希望能继续推广古法酿酒技术,让更多的人能了解黄酒文化、热爱黄酒,所以他会继续留下来发挥余热。

我似乎找到了他坚守在此的理由。

做了一辈子酒,谢师傅不喝酒

做酒是体力活,谢师傅一直清瘦。

一上午过去,他根本没有时间坐。12点多,他去食堂打了一份午餐,7块钱,肉饼蒸蛋5块,炒青菜2块,米饭不要钱。

做了一辈子酒,谢师傅却不喝,只尝。“为了让自己保持敏感度。”

说起传统酿制技术,谢师傅苦恼的是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干了:“干了这行,讨不到老婆。”

他打了个比方。发酵开耙时,酿酒师傅要像看护婴儿一样一直守在作坊里,根据经验开坛开耙,调节温度以保证最好的发酵。

“这个发酵过程长达 90 天,酿酒师傅整整 3 个月都不能回家,真的蛮苦的。这时候女朋友叫你吃饭约会,你说没空,女朋友不是逃掉了啊?”

谢师傅在忙的时候,不停有游客和学生寒假实践团队来参观。

“绍兴黄酒是我们的骄傲,而这位谢爷爷的古法酿酒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隆重介绍。

一旦有外地游客来,谢师傅会马上停下手里的活,豪爽地拿出黄酒,一杯杯倒好。

谢师傅让他们尽情品尝。“天冷,这个酒喝下去热呼呼,暖胃的。开车的不要喝噢!”

在当下绍兴鉴湖的中国黄酒产业基地,酿酒这一手工工艺越来越多被机器、工厂、流水线操作取代。纯手工酿造的黄酒少之又少,而谢师傅的手工作坊里,一年依然能完成近200万元的收益,令人叹服。

(越牛新闻综合橙柿互动)

编辑: 周琦炜
广告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