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揭晓!专家点评→

2022-07-07 13:46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7月7日11点30分,上海高考语文科目落下帷幕。

据悉,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生可以从什么角度入手?今年的作文题注重了对学生什么方面能力的考验?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专家,对今年的上海语文高考题进行了分析。

思辨性强发挥空间大 

延续上海高考作文题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顾文艳在和记者的沟通中强调,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趋势或者说特征比较明显,就是思辨性很强,给考生们的发挥空间比较大。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不例外。顾文艳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上海高考作文题一贯的风格,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题目。考生是否能够较好地进行作答,解题的核心在于个人的思考能力。

顾文艳表示,喜欢发问还是看重结论,其实这两者本身跟年幼年长没有关系,是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是开放性的,另一种是目的性的。题目里面用了小时候和长大后,就是说随着个人的成长,认识世界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且是趋向目的性的路径。这个题目问的就是这种目的性的认知方式究竟是否过于狭隘?会不会限制人的思维、认知和超越的潜力?

顾文艳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要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个人的思考,运用恰当的例证,写得清楚有条理,就一定是好文章。

题目看似只提供了两种形态 

实则包括了人生百态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今年的作文题旨在思考人生的不同形态。尽管在题目中只提供两种形态——小时候的发问形态,长大后的结论形态,但事实上包含了无数的形态。对人生究竟是发问还是发呆的状态?任何一种人生形态都是人生的常态,只是不同的人生观有不同的人生状态的认知。

结合创造人生、审美人生来看,黄荣华表示,一生都处在发问状态的人,就一定能成就更富有创造性的人生,一定能成就更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也是永葆赤子情怀的人生。古今中外大家,都是一生葆有赤子情怀的人生。

黄荣华坦言,从目前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看,他更倾向于坚守赤子情怀的人生样态。作为多年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黄荣华希望考生们在高考结束后依然能够不断发问,不要让自己进入只看重结果的状态,因为他认为一旦进入这样的模式,人生很可能就会走向发呆的人生,考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因此受到限制。

如果你是考生

你会怎么写?

(内容来源:天目新闻)

来源:越牛新闻   编辑: 孟周霞
广告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