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们在革命低潮时期投身革命,怀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最近,嵊州市贵门乡东楼村党总支书记楼志良几乎天天在陈列馆里做义务讲解员,迎八方来客。86年前,东楼村成立了今嵊州市境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楼村党支部,革命火种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点燃。
在石璜镇的石璜缴枪纪念馆里,义务讲解员丁淑兰这段时间也忙着给年轻党员们讲述“石璜缴枪”的故事。如今,这座青砖黑瓦的清中晚期建筑,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各界人士前来追寻和纪念革命先烈。
近年来,嵊州市深挖红色资源,围绕中共楼村党支部旧址、石璜缴枪纪念馆、王金发故居、马寅初故居等20个红色教育基地,推出“红色火种、抗日薪火、黎明曙光、奋斗探索、走向明天、嵊州文脉”多条党员教育红色线路。
“我们充分挖掘基地文化内涵,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把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来,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阵地,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嵊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景表示,广大党员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聆听讲解、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深入了解了红色教育基地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自觉对照革命先辈先烈,深学细照笃行,增强党性意识。
锈迹斑斑的手枪、字迹泛白的笔记本、旧式衣物……看着展柜里陈列着的数十件解放战争时期的物品,聆听一段段革命先烈的故事,前来石璜缴枪纪念馆学习的党员们有颇多感慨。“看着它们,就有深深的触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发扬优良传统,担负起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国家税务总局嵊州市税务局青年党员徐凯凯说。
“我们还邀请本市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围绕本地红色资源作专题辅导、讲红色故事,重温革命史实,学习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黄景说,随着党史教育的持续开展,嵊州还将围绕红色教育基地,设置“事迹朗诵”“说句心里话”“我和他们”等学习讨论交流载体,引发党员干部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