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在浙江,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深入推广。在我们的身边,能时刻看到不少人在为垃圾分类事业而努力奔走。杭州中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诸暨分公司在全省率先实行“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重点回收玻璃瓶、布料等价值不大的农村垃圾,为减轻农村环境负担排忧解难;诸暨市浣东街道萝山新村投资20余万元建造了两个深3米、宽4米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站,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除臭等设备,每天可消耗分解厨余垃圾十余车;缙云县方溪乡开设全省首个乡镇垃圾兑换超市,5两香烟头可兑换一瓶500g食用油、10个农药袋可兑换一块肥皂,并推出积分评比制度,各村每月定期开展垃圾分类评比,调动村民积极性。可以说,哪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哪里的百姓生活环境就好,生活幸福指数就高。
看似小小的垃圾分类,其实并不是小事,也不是易事。它不仅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垃圾产生量有增无减。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的同时,一些可回收可利用再生资源的浪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打好垃圾分类这场硬仗势在必行。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有赖于全民参与,更有赖于日积月累的行动。
垃圾分类有利于绿色发展,也高度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应当充分提高思想认识,抓实源头管理。通过强化法治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借助有效的督促引导以及适当的以奖代补,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