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时空变幻,一个世纪过去了,五四运动的背景已然不再,那我们今天纪念还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五四精神永恒。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要结合五四运动以来100年的历史,深入研究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五四精神同研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研究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激励广大青年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那么,在新时代,作为五四青年的传承人,应该如何作为、传承五四精神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惩处卖国贼,体现了热血青年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方刚血气。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行为归根到底是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年轻人,弘扬五四精神,传承爱国主义,在今天,思想上应该“子不嫌母丑”,如钱学森毅然决然回国那样,不忘根,不忘本,有报效祖国建设之心。对我们国家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不偏激,求全责备,搞双重标准,对党和国家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轻描淡写,对存在的不足吹毛求疵,用放大镜检视,认为“中国的月亮外国的圆”,而是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为国家的点滴成就喝彩并且参与其中;同时做到坚持“四个自信”,树立为国家的建设而努力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其次要敢于和善于创业创新。中兴、华为事件等,已经显性告诉我们,当今国际竞争虽然没有硝烟枪炮,但是核心技术、高科技的竞争、限制、刁难甚至打压,已经成为好像吃了一斤柠檬似的发达国家对待正在昂首崛起的中国阳谋。我们唯有不断创业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站在科技至高点,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需要青年的作为,需要工匠精神,包括付出宝贵的生命。
近年来的事实不止一次证明了青年人在创业创新、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这也是五四精神的应有之义。如四川大凉山,年轻的消防队员们,在和平年代,为扑灭山林烈火献出了生命;2017年,“复兴号”京沪高铁首发,设计团队平均年龄37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日夜奔波温暖了一座座城市的“快递小哥”,那无怨无悔、主动请缨到老少边穷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等等。
所以,作为青年,在和平年代,不做啃老族,有担当和责任意识,为全面建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是当今时代弘扬五四精神的最好诠释和最佳行动。
最后要不断加强学习。当下的社会,知识爆炸、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是市场经济社会,竞争激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新的变化,要从学会变成会学。今天的青年将是明天的栋梁。近年来我们取得的令世界惊叹的成就,就是由哪些从年轻时候就打下各种基础的同胞创造的。
眼下的青年,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的来自父母、长辈的爱是空前的。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充满的期望,在经济上、精神上的付出甚至牺牲,日月可鉴,我们应该不负韶光,不负期望。
学习是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责,弘扬五四精神的基础性准备。
而且,还要学习传统文化,进行非功利性阅读,把学习作为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暴发户式的没有修养被人诟病的年轻一代。我们不应该把大部分时间大把大把地消耗在划手机上,浪费在网络游戏中。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高度肯定年轻人的特点和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这个年龄特点的困惑甚至不足。我们应该关注青年所思、所忧,竞争以及作为独生子女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如毕业求职、婚恋交友、老人赡养等操心事、烦心事,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关怀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们应该在时代特色中体现五四精神,让青春在民族复兴奋斗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