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我国2019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论坛期间举行了高峰论坛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12场分论坛和1场企业家大会。包括中国在内,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
论坛已经结束,新的合作又起航了。如何进一步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呢?论坛上,习近平主席的“工笔画”手法的理念为接下来的合作定了调。
工笔画,是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要求工整、细腻、严谨等。笔者以为,习主席用工笔画来阐述如何让未来的“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也让人一目了然。那么怎样画好工笔画呢?
画好工笔画,就要积极宣传,正面引导。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高铁、造桥、港口建设等技术和项目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遍地开花,改变了所在国家和地区交通面貌,促进了他们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杂音,如有人认为中国在搞扩张,造成当地国的债务危机;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如郑和下西洋,会导致国力空虚难以为继;等等。其实,我们已经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要以工笔画的手法大力宣传,让全世界知道,“一带一路”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等各方面发展,更是对全球的合作共赢带来福音。比如央视“一带一路”,笔者觉得很好,通过访谈、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宣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所见所闻,在让观众了解异国风情的同时,对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好处等,非常有说服力地呈现。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涉及那么多国家,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习惯与我国有所不同,加上”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疑虑或者产生分歧。我们应该以工笔画的耐心和细腻,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正面引导,让时间和将来的事实来证明中国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真情实意,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画好工笔画,就要以工笔画的手法,落实各项合作共识。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要向高质量发展,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积极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这些重要内容完整写入了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成为国际共识。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将引领各方更好地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惠及天下,让各国人民普遍受益。这就要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就要切实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进一步明确了合作重点和路径,减少分歧,求同存异,共商共建共享
画好工笔画,就要以工笔画手法,理清各种关系。如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关系;与单位主义的关系;处理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后羡慕嫉妒恨的国家的关系;处理好新技术背景下的新的变化和合作,如5G背景下的商务合作等。
总之,“一带一路”倡仪是中国的创举,是中国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界的贡献。六年来,“一带一路”已经完成立柱架梁的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要让接下去的建设顺利进行,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的良苦用心和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让不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家以“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提出了“工笔画”。期待有浓重中国韵味又能让世界乐见其成的“一带一路”无远弗届,通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