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铎作品
看一场展览,就基本了解了一部中国书法史。这是我在参观“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书法展后的第一感受。读着一幅幅精美的法帖,那些封存于历史的晋人风流、唐宋逸韵、明清潇洒,那些笔飞墨舞、满纸烟云,突然在这场春风里激活了,渐渐地荡起书法长河的壮阔波澜。
“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故宫藏品)展于4月7日起在绍兴博物馆临展厅拉开帷幕,共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善本法帖及二王一脉法书墨迹29件,分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大板块陈列。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局部)
“晋室过江,文物南移。雄杰比肩,风流演绎。逸少之出,乃全奥义。”江左风雅,至王羲之这里形成一座高峰,以后以此为标杆形成了群山绵延之态。
这次展览等于将众山簇拥的一座高峰推到观者面前。展品全系清宫旧藏,十分珍贵,故宫博物院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碑帖拓本中如此多的“清宫旧藏”出借外展,还是第一次。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王羲之及其追随者的法帖大致梳理了中国书法发展脉络。

王羲之《破羌帖》(局部)
从东晋至清代,千年时空,墨香如流。
东晋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著的也属王氏一族。王氏家族出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技,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极为耀眼的画卷,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王羲之伯父王导是书法家,王羲之夫人郗璇是书法家,王羲之堂兄弟王恰、王荟是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个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都是书法家,其中第七子王献之与其父被世人并称为“二王”。以后,王羲之族孙王僧虔、智永也都是书法家……

明项元汴草书临二王帖卷(局部)
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诸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书风,自成一家,获称书圣,唐以后王字被视为书法正统,“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
此次展览上,展示王羲之书法创作整体面目的主要法帖拓本汇聚一堂。另外,传承王字成就卓著的书法大家王宠、祝允明、董其昌、王铎、张孝思、刘墉、王文治、翁方纲等人的代表性墨迹法帖也一一展出,从中还可间接领略米、赵两家的书法风采。

展厅现场 (何雯 摄)
以王羲之的谱系为切入点,从艺术史的角度审视当前书法创作中“传统与创新”“时代与精神”的问题,既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又是一种深度的解读,对当今书法创作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看了一场展览,等于读了一部中国书法史”,当我就这一感受讨教于兰亭书法研究所的毛万宝先生时,这位多年从事王羲之书法艺术及兰亭学研究的专家表示,狭义的中国书法史就是文人书法史,而文人书法史又以王羲之、王献之及其传承者的书法脉络为主线。其他各家的书法存在,都是二王一系之补充、丰富而已。展览中的作品,虽然只是一部分二王一系的作品,但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明王宠草书李白诗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