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9兰亭书法节 >> 聚焦
赏析尺牍,还原“书圣”生平
——读“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展
2019年04月08日 08:50:5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奉橘帖》

中国人习书,总绕不开一个王羲之。

王羲之对隶、草、楷、行兼收并蓄,冶于一炉,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二王”书法体系的源流。然而,王羲之的真迹辗转于历代收藏家之手,早已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之中,后人只能通过历朝的丛帖来仰望、临摹他的书法艺术。(丛帖又称丛刻、丛拓,是将书法作品刻在木板上进行拓印,集结而成的册子。古代书法艺术作品绝大部分是靠拓本得以流传。)“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展,展出的正是历朝历代的王羲之“粉丝”们为了学习王羲之书法而临摹的作品。

《破羌帖》

这个展览的价值主要在于展示了王羲之妍放疏妙、备精诸体的书法艺术,它让人看到了除《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之外,王羲之生活中其他的笔墨,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可供学习的范本。

这个展览的价值还在于它还原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王羲之。在他的那个时代,书法家只是王羲之身上其中一个标签。

《逸民帖》

他是一个爱国正直的朝臣。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秋,尽管当时的王羲之已辞官为民,但当得知东晋将军桓温大破羌军收复洛阳时,他立即提笔写下了《破羌帖》:“知虞帅书,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贼,贼重创,想必擒之……”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小儿子王献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作为老父亲的他也开始操心起儿子的婚事,在《中郎女帖》中提笔问好友:“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那种隐藏在严肃面庞后的关切与其他父亲一般无二。

《游目帖》

他还是一个颇有生活情趣,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的逸士。自家得了橘子,味道不错,要赠与友人一起分享,并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镇守巴蜀的好友向他描绘蜀地奇绝,令他心向往之,回信《游目帖》中满是期待:“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游览了一趟剡县后念念不忘,对自己隐逸的决心更加坚定,《逸民帖》中如此表明心迹:“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

信笺虽短,一个走下书圣神坛的东晋士大夫却通过信笺血肉丰满起来、步履亲民起来。

 


作者:记者 章唯艰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