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各代表团继续审议“两高”报告。记者专门采访了时任丽水市中级法院副院长,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组织部部长叶赞平。叶赞平代表说,“浙江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方面也走在前列。”浙江的不少探索全国领先。
一句“浙江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好”的评价,让人自然联想到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的发展为啥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良好的营商环境可谓闻名天下,也正因为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使浙江创下了民营经济占比全国最高的记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基础,换言之,法治化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保障。
营商环境“优化”重在政策引导。从企业角度看,营商环境就是生存环境。从区域发展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民营经济占比所以能够在全国最高,就得益于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传承“亲商安商富商”传统,着力为经济发展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鲜明的一例。而这一改革的政策指引,就是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所强调的:“要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关爱到位,让广大浙商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营商环境“优化”的本质是“法治化”。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基本的标志,是公开透明、稳定可预期和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如果没有公开透明,没有一系列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规范,责、权、利的界线就相对模糊,由此必然衍生出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权力寻租等现象,良好的营商环境自然无从谈起。所以,只有依法治权,建立法治政府,才能营造出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浙江多年的经验表明,不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离不开营商主体对营商环境稳定的制度性信心、计划和预期。政府行为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是决定长期性投资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只有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保证。良好的营商环境还必须是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百舸争流,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必然带来经济繁荣。
法治保障营商环境优化重在于法有据。以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初衷是政府部门要创造更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而这项改革要突破的是原有的管理模式,而原有管理模式是有依据的,在改革创新同样要于法有据。“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面临改革举措触碰既有法律框架、改革依据缺乏法律保障、改革边界缺乏法律约束等困境。浙江在这方面,坚持依法推进,依法破解改革中的问题。在改革内容上,注重顶层授权或法律豁免;在改革方式上,厘定边界依法改革;在改革成果上通过修法立法转化为法律或制度。党中央、国务院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予肯定,中央深改办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浙江经验。
浙江的实践反复表明,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保证。期待着在新形势下,在更广泛领域深化改革,以法治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再创浙江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