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时评 >> 原创时评
十年建一厕,何处卡了壳?
2019年03月12日 09:00:00
来源:

近10平方公里的越城区城东区域,只有5个公厕,而且近十年来只建造过一个公厕,倘若一时内急,得走上20多分钟去找最近的厕所,于是随地小便成了城东一景。(3月5日《绍兴网》)

随地便溺,是十大陋习之一,在城东区域较多出现类似现象,不少人抱以深深的同情,活人难道被尿憋死?20分钟内硬是找不到一个公厕,谁又愿意光天化日之下举止不端?

十年建一厕,堪称城东的“蜗牛速度”,近10年来城东已新增3万常住人口,而公厕布局却进展缓慢。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城市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应以每平方公里3-5个公厕的标准设计,旅游城市和小城市应按上限选取。也就是说,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城东区域如今缺少至少25个公厕。

内急的市民找不到“出路”,城东的公厕一直考验着市民的“肾功能”。原因何在?有关部门的说法是“要在路边建造厕所不容易”,要经过规划、审批、立项、公示等多个程序,涉及多个部门,其中一环“卡壳”就难建成。那么,究竟是哪道程序在“卡了壳”?不妨晒出来评评理,卡得对不对,哪个部门无理“卡壳”可以问责,如果卡得有理可以修改方案。我们不能以事情难办为由而不办,那就成了典型的懒政不作为。合理布局建造公厕,是群众呼声很高的一个民生问题,也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既然是好事,就该不遗余力地推进实施。公厕缺口如此大,还在找理由谈困难,试问将群众“如厕难”置于何处?“三服务”精神又体现在哪里?“如厕难”的难点其实在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上,有没有人来关心“如厕难”问题,有没有人来过问公厕建设事宜,浑然漠视城东区域这些年来人气变化与公共需求,这不应该啊!

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既然有文件标准,就应照章执行,缺口太大,可以慢慢补,经费欠缺,可以想法筹,使之作为民生实事工程可逐年推进,合理完善。十年建造一个公厕,而且这个公厕还是“搭”森海豪庭附近生态广场建设“便车”的副产品,让人感慨无限。城东“如厕难”,难在缺少有效的规划,难在民生得不到保障,以至于缺口越来越大,“内急”越来越多。要消除随地小便的“景观”,需要改变十年建一厕的“蜗牛速度”。当然,在“补缺提质”过程中,还要倡议沿街单位和经营场所向公众开放厕所,实现资源共享,合力缓解“如厕难”。


作者:苏小坡 编辑:杜史敏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