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须奋进,华北大地春来早。
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实地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车轮滚滚,东方风来,这片播种了希望的土地上,正稳健地撬动着一场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员令。
2013年—2018年,燕山脚下、渤海之滨、太行之畔,一趟趟调研,一场场商讨,一次次论证,一笔笔描绘……前行的目标,越走,越清晰;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坚实。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工程,开启了新征程。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如今,浙江人民正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而雄安的使命就是“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历史性、系统性工程,是把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结合起来的突破性探索,也是新时代长征路的崭新起点,绘制蓝图,立柱架梁,交通先行、产业协同、生态发展协同、体制机制走向对接……
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
一幅波澜壮阔的协同发展“大棋局”正在燕赵大地展开, 一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已经启程。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工程,实践着新理念。
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领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和鲜明特色。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做好这件历史性工程”;“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不求一时之功,不念眼前之利。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不断酝酿影响未来的力量:“一盘棋”布局、“一张图”谋划、“一体化”发展、一家人”合作……
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工程,展现着新气象。
从“地相接”到“事相连”。从顶层设计到交通、生态、产业升级的率先突破,再到服务均等化、民生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发展使北京打开了东西南北大门,延庆决策,想着张家口;大兴发展,想着廊坊;通州建设,三河要同步规划……三地互动呈现出抱团向着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的新气象。
从“山同脉”到“人同心”。“协同”二字,就是形成合力,而合力的核心就是人。
开发建设序幕已经拉开,京津冀大地迎来了众多热土上的书写者,有来雄安创业的企业家、京雄城际铁路的建设者、有舍小家为大家的3万搬迁者、以爱感染人的社区志愿服务者……在他们的笑容里感受到满满的热忱与希望,从他们的足音里能听到奋斗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更可以看到京津冀大地的无限未来。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
自新区设立以来,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优先规划建设城市森林,稳步推进伴随新区共同成长的“千年秀林”工程,着力打造“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彰显的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和非凡成就,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崭新跨越。
开局良好,未来可期。
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有一场翻天覆地的精彩变化。
一时千载,千载一时。
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