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北直街铺摊沥青不到10天,竟多处出现起砂和小坑洞现象,嵊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请来省市市政道路专家查找原因,并约谈施工单位,要求全线沥青层面铺摊重做,坚决向“豆腐渣”工程说不。(1月22日《绍兴日报》)
沥青路通车不到10天就出现问题,“豆腐渣”的本质暴露无遗。施工方做工程赚钱很正常,但赚钱不能建立在降低工程质量、损害民生利益的基础上。不然,群众不能答应,管理部门也不会姑息。惩处“豆腐渣”工程不仅是对施工单位的警戒与震慑,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然而,有个问题值得注意:路面施工给附近群众出行带来不便,“豆腐渣”工程返工建设更是延长了群众的痛感。即便施工方为自己的劣质工程买了单,但是,施工有病,连带着让群众“躺枪”,总归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再者,有些“豆腐渣”工程不仅仅是影响使用质量,更可能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隐患,比如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使用不到一年就突然有一段引桥坍塌,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悲剧。像这类因为“豆腐渣”工程引发的悲剧,就算严惩了相关责任单位,但对于伤亡者及其家属而言,却是弥补不了的伤痛。
故而,笔者以为,杜绝“豆腐渣”工程,既要从严处罚,更要监管前置,在材料、施工等方面予以巡查、把关,这样工程施工方纵有贼心怕也不会有贼胆,就能从源头上减少“豆腐渣”工程,杜绝资源浪费,也能将施工建设给群众带来的不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