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文化
裘立华:《时事“裘”势》十年磨一剑
2018年10月26日 09:17:53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绍兴乡贤、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裘立华的评论集《时事“裘”势——一名高级记者的十年观察》,最近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裘立华十年的时事评论集,他起初在新华网上开专栏,因为新闻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再加上他的评论多为结合新闻时事而写,希望探寻新闻事实背后的“势”和“理”,所以取了“时事‘裘’势”这个名字。这些评论背后有些什么故事?裘立华作了解答。

吴英案报道、杭州“5·7”飙车案的报道、《还有多少“未老先衰”的楼房》、《“一年1068个会”暴露形式主义积习》、《“河长制”或能破解“九龙治水”》……回顾裘立华的报道,很多篇曾引起全国轰动并促进行业整治。

说起写评论,裘立华记忆犹新。2005年,他参加了新华社举办的一次新华时评培训班,对他影响很大。此后,他意识到评论能提高自己思想,评论作品也不象新闻报道,不容易成为易碎品。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努力尝试写各种题材评论,尤其结合自己的采访,写所见所闻所想,写得越多,也就越有自信。

在裘立华看来,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有着一般言论平台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能“言之有理”,二是“言之有力”。“言之有理”,主要得益于长期在一线采访。在新华社,尤其是地方分社,即使是一把手或首席记者,也是花大量时间以采访调研写稿为主。正是由于一直在一线,他所得到的评论线索,基本都是真实的,对于有些外省的线索,也是采用权威信息源,不容易出现失实这一重大问题。“言之有据”,自然“言之有理”,所以写评论10多年来,他还没有因为出现事实翻转导致被错评“打脸”的情况。而“言之有力”,主要是身处新华社这样的平台,因为有了这个高的平台,所以不少文章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推动了不少的改革。

“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我坚信内容为王,高质量的新闻和评论依然是稀缺产品,只要静下心来,熬过寒冬,还是会有新的机会出现。”裘立华说。

“绍兴是一座文气氤氲的历史古城,是我的家乡,感谢家乡对我的培养,这里有我的恩师、亲人、朋友。”裘立华说,“言过留痕”,整理这本集子,他刚过不惑之年,希冀对自己17年记者生涯有个阶段性的总结,之后积蓄能量继续出发,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记者 童 波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