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为王幼珍
端午将近,包粽子、做香囊是许多社区的传统活动。不过,越城区迪荡街道剡溪社区的包粽子活动有点与众不同,因为这里的粽子特别大。
“这么大的粽子啊!”“这得烧多久才能熟啊?”6月8日上午,在剡溪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内,居民杨琴华双手捧起一个硕大的半成品粽子,站在一旁的王幼珍则拿着线认真包扎着,10分钟后,一个重达5斤的超大粽子闪亮登场,引来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做大粽子的居民是家住水岸香堤的王幼珍,她是诸暨陈宅镇人,今年60岁。“大粽子和普通的粽子不一样,要用厚点的粽叶来做,社区准备的粽叶太薄了,第一次做的时候就破了,第二次我把几张粽叶缝在一起,终于成功了。”
看到这个大粽子,大家都感觉很稀奇。不过王幼珍告诉记者,这其实不算大,她曾经做过一个十三四斤重的粽子。“在我们老家,这样的大粽子都用在结婚的时候,男方送来聘礼后,女方回礼里必须要有粽子,女方出嫁的时候,要带两个大粽子去婆家。”
王幼珍说,现在会做大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婚礼上大家都用小粽子代替了。“会这手艺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了,我还算比较年轻的。”她告诉记者,现在一般做的大粽子一般为两到三斤左右,忙的时候一天要做100多个。
记者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诸暨当地的定亲仪式中确实有送粽子的风俗。据说当媒人带领几位青壮汉子将定亲礼物送至女方家后,女家会设酒席请好友和来宾,此酒俗称“定仪酒”。大家喝了“定仪酒”后,会带回一份礼包和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