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暨某中学的吴老师(化名)租赁一个废弃的厂房,和朋友合伙开办了诸暨规模最大的一家室内篮球馆。房屋租赁费加上设备人员,总投入约百万元左右。尽管投资不菲,但是,吴老师的球馆还是当年就赢利了。“培训学员、出租训练场地,以及组织一些比赛”,球馆的利润主要来自这三大块。
在诸暨,周末送孩子去球馆打篮球,已列入很多年轻父母的“培训清单”。吴老师的球馆去年一年大约培训了七八百名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有,培训时间也分短期、中期和长期。
除了培训班,吴老师的球馆还承接“球搭子”业务。“篮球是多人运动,打球需要‘凑搭子’,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提供‘搭子’。如果你哪天想打球了,电话预约就能帮你搞定一支球队。”
民营篮球馆,是诸暨近年来蓬勃生长的一股新生力量。像吴老师这样的球馆,在诸暨城关镇就有十来家。“打篮球的人多了,培训和训练就有了市场。”在诸暨,打篮球不仅是居民最喜爱的健身方式,还是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
一个爱打篮球的男孩子高中毕业,就会有球队来找他“签约”,挂靠一支球队打球,一名青年的“业余年收入”可达四五万元。会不会打篮球,甚至还是大学生走上社会的“进门考试”。你会因为篮球打得好,不费吹灰之力就被一家可能心仪的单位挑中,甚至找对象、办事情,篮球都会给你“助攻”。
在诸暨,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几乎每家都能够拉出一两支球队。甚至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抢到优秀的球员而明里争、暗里斗。巨大的需求催生了巨大的市场,专注培训、出租场地的球馆应运而生。
“竞争很激烈,但生意都不错。”诸暨篮球赛场上的风云人物、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老师李斌,打而优则教,顺应市场创办了一个球馆,“名人效应很强大,球馆生意一直稳定。”
一个小县城的城关镇拥有十来家球馆,会不会过剩?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诸暨共有中小学生近16万人,如今在所有球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生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人,说明市场潜力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