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中国轻纺城是一座布上的城市,那么诸暨就是一座篮球上的城市。
全市468个行政村、6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拥有2251个篮球场,球场覆盖率超过300%,其中30多个行政村篮球场数量有5-8个。每周活动在1—2次以上的篮球队,达到一百多支,每年能参加诸暨篮球联赛的球队就稳定在四五十支。
在诸暨,无篮球、不生活。在全市百万居民中,“篮球大军”占了20万。篮球还是一个幸运而炙热的字眼,会打篮球的人,升学、就业、找对象等,都会一路绿灯。
诸暨篮球运动的普及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诸暨人对篮球的狂热让这项运动蓬勃发展,土得冒泡的“老乡球队”走南闯北,在许多大赛中获奖,诸暨也因此先后被授予“浙江篮球之乡”“首批全国篮球城市”等荣誉称号。
诸暨的篮球场,最早的时候只有一根水泥柱、一个木板架和一块烂泥地。后来流行水泥球场,打球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再后来,诸暨的灯光球场越建越豪华,投资一二十万元稀松平常,投资四五十万元也不算稀奇。
在诸暨,无比赛、不篮球。农闲时组织篮球赛、朋友相逢时组织篮球赛、逢年过节组织篮球赛、庆典活动组织篮球赛,篮球联赛连续举办13届……打球,既是诸暨人的运动,也是诸暨人的社交。
近年来,露天球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诸暨人习惯到球馆打篮球。诸暨球馆继灯光球场之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伴随着球馆潮,诸暨篮球也从最初的自娱自乐渐渐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