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来到上虞新农人联盟在2017浙江农业博览会的展位前,与上虞新农人们亲切交谈,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创造力,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的元素和能量。
上虞新农人联盟是由一群对农业农产品以及传统手工艺有着特殊情怀的年轻创客组成。这帮“农小二”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来挖掘上虞生态农产品的现代价值,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王园园作为上虞新农人联盟的负责人对此深受鼓舞,一回到上虞区丁宅乡后就和四季仙果休闲协会会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阮佳波摄
王园园是上虞区丁宅乡“南野农夫生态农庄”的“庄主”,这位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80后大学生创客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跟着记者,一起去王园园的农庄看一看。
菜地里种着青菜,果园里的冬桃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不远处的池塘里是嬉戏的白鹅,还有一千多只散养在果树下的土鸡……这些都是“南野农夫生态农庄”冬日一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的养猪场,可以说是“一夜转型”。痴迷种养殖的王园园将周边的山地、竹林流转过来,相继投入500多万元,对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如今400亩的土地,已经种植了猕猴桃、冬桃、车厘子、西梅等多种水果。冬桃更是今年农庄的亮点之一。

“以前上虞没有这个品种,可以说冬桃是个新品种,口感过关,且弥补了这段时间上虞四季仙果的空白,冬桃可以一直持续到草莓上市。”王园园说道。
今年是王园园回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如何进行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她有着自己的思路。“我想做一个‘云农场’,在网上进行认养菜园,认养后进行生鲜宅配,一周进行两次配送。当然,我做的是互动性农场,需要认养的人来农村进行劳作和采摘。”说起未来的发展,王园园脑中满是新想法。她说,自己还有一个想法想筹建青创农场,帮助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的想创业又没有基础的青年大学生,让青年创业者能够抱团取暖。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从丁宅乡政府推荐参加创业大赛到请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指导种植技术,王园园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丁宅乡乡长孙丹青告诉我们,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丁宅乡加大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科技的支撑作用,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介。作为农业型乡镇,丁宅乡将继续做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孙丹青说道。
在推进“创新上虞”建设中,上虞按照“强工兴商优农”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接连不断的优势,积极整合农商文旅和生态资源,大力推进“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培育,摸索走出了一条以水果“串起”旅游,以旅游拉动农业、带动商贸的发展之路。
上虞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上虞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记者手记:爱上脚下的土地
“我的家乡,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犹如世外桃源。2013年,我结束了自己的北漂生活,回到家乡,回到了曾经养育过我的土地,志愿当一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新农人'。我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有这样一个梦想:因为土地得到我们的善待,进而被可持续地利用。”这是王园园写下的感慨。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王园园,身上满是山间的阳光气息。从当初和爸爸联手建设养猪场,到如今经营起南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她从父母那里传承了对农业发展一如既往的坚持,又从外面的世界学到了一套网络营销的方法,已然是掌握个性理念与创新技术的“新农客”。
和王园园一样的新农人,在上虞还有很多,他们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回乡发展,他们觉得为家乡的农业该做点自己的努力,于是有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他们为上虞的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上虞,创新没有界限,创业已是潮流,创客无处不在。这也是上虞乡村旅游实现向更高层级转型、向更新理念转变、向更长产业链延伸的积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王园园这样的新农人正在为此努力,上虞区各级部门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