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阳明文化周”期间,绍兴邀请了100余位国内外阳明学专家学者,围绕越文化、阳明学、东亚文明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专家们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各抒己见。
推动阳明学研究持续发力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儒学院院长吴震认为,当下各地纷纷出现阳明学热,这是件好事情,但阳明学的研究需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光有声势,却忽视了学术的深度研究;另一种是地方政府为追求宣传效应一时心动,但没有保持连续性、开拓性,导致“人走茶凉”。“为此,有必要给予制度性保障,推动阳明学的研究和推广持续发力。”
武汉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祯人则对阳明故乡如何打造阳明学高地“把脉问诊”。他认为,绍兴应该成立一个研究阳明学的实体性组织,独立的账号,独立的基金会,独立的干部体制,独立的活动部署,以解决阳明学研究的组织保障问题。
欧阳祯人说:“什么叫学术性,就是沉下身心进行学术研究。这不是说我读了《传习录》,写个读后感,出来就是学术。”这位1987年就到访绍兴、与阳明故乡结下不解之缘的国内阳明学知名专家表示,学术研究是需要进行专业训练的,因此,需要有深入研究阳明文化的专家学者在绍兴进行推动、召集、组织,通过制度和组织保障,保障学术研究持久、创新地开展下去。“这是一个长期曲折、坚韧不拔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形成新时代的“心学新说”
江西省王阳明研究会秘书长皇甫金石指出,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开悟,作为一个强烈的思想文化精神基因,将行动力与阳刚之气,重新植入儒家文化,植入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体系。在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时,不能只是在经典里讲述阳明,而应该将阳明文化、阳明精神置于当下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下,结合实际形成“心学新说”,并“被人人躬行于方方面面、时时处处”。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史光辉表示,阳明先生在绍兴成长,在贵州龙场悟道,晚年又回到绍兴讲学,可以说,阳明之学发端于贵州,盛于浙江、江西,至泰州而流行天下,门徒遍天下,流传几百年,远播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在史光辉看来,阳明心学没有国界,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阳明学说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现在研究阳明学说,一定要将其放到全球化、全局性的高度进行考量,并实现理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