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不是油菜花季,但上海奶奶裘明雁和老伴还是“住”在诸暨东白湖。“这个地方,比城里舒服。”她对记者说,再美的灯光也比不上满天闪烁的星星。想到了,就来住上几天。
裘明雁与东白湖结缘,是因为一片油菜花。2012年秋天,东白湖种下第一茬油菜。5年过去了,花儿年年开,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甜到心里的好日子。”东白湖镇陈蔡村党支部书记蔡小平笑着伸出两个指头说,5年来,陈蔡村人均收入翻了两倍多。“游客多不稀奇,原先一门心思向外跑的年轻人,现在一个个回来创业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陈蔡村,去感受这番变化。
蔡仕海:卖了织机开农家乐
8月28日早上6时许,山里的日头照到院子里,54岁的蔡仕海起床了。要是5年前,这会儿,他才能上床补觉。“那时家里有织机,我和老婆轮番上阵,她白班,我夜班,24小时不停织。”蔡仕海说,黑白颠倒,那是说不出的苦,“现在,才叫舒服。”
从最初的一台两台,到最多时十多台,蔡仕海夫妻俩是东白湖镇最早一批织机户,一干就是20年。
东白湖是山区,又是饮用水源保护地,工业项目不能上。“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搞点家庭作坊。”东白湖镇常务副镇长陈国钢告诉记者,光是陈蔡村就有80多家织机户。村支书蔡小平无奈地说,办织机是为了谋生,“那时,陈蔡村是出了名的穷山沟。”
2012年秋天,东白湖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以陈蔡村为核心区域,种植千亩油菜,发展“美丽经济”。“油菜花开了,吸引游客来,吃饭、住宿、土特产,全是商机。”蔡仕海至今很感激,那一年,镇政府将他们拉到兄弟乡镇开眼界,排成长龙一样的旅行社大巴深深触动了他。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蔡仕海卖掉织机、贷款30万元,办起了农家乐。
2012年12月25日,夫妻俩一手张罗的“贵临山庄”开业,当天接待上海游客30多人。如今,“贵临山庄”已经有了品牌效应,60%以上是老客户,老客户又带来新客户。“大家都爱吃我烧的东白湖鱼头汤。”说这话时,蔡仕海露出一脸憨厚的笑。
5年来,东白湖游客接待人数年年上涨,去年突破50万人次。与之相伴的是,越来越多的东白湖人吃上旅游饭,今年上半年,全镇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
蔡建坤:从木匠到志愿者
8月27日傍晚,阵雨过后,稻穗又鼓绽了一圈。站在田埂上,蔡建坤目光落在稻子“绣”成的党旗上,他微笑着说,当初种稻子“绣”党旗,大伙特别用心。“这些年,日子过得像菜籽油那样香,心情像花儿那样绽放。”
今年56岁的蔡建坤早年做过木匠。为养家糊口,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外出打工谋生。2012年,一个消息把他“拉”了回来:村里流转土地,种油菜发展“美丽经济”。
那会儿,蔡建坤也想回来。“母亲80多岁了,已年过半百,不想在外奔波。”但东白湖没有种油菜的习惯,能种好吗?思前想后,他有些犹豫。“统一育秧,统一管理,一起种好油菜。”政府的“决心”最终打消了他的顾虑,他试着承包了7亩。
“种油菜除了赏花,还要榨油,让菜农得实惠。”政府的引导与菜农的需求融合在一起,种油菜成了大家共同的事业。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记忆深刻的是,有一年,雨水期长,油菜都烂根,为救活油菜,大冬天,镇干部和菜农一起泡在菜地里补种。次年春天,绍兴乃至江浙地区,成片油菜花海十分罕见,东白湖千亩花海引来“游客潮”。
今年3月,东白湖镇政府请来了上市公司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协助菜农开展“绿色防控”。“施药喂肥,全是无人机的活。”
“菜籽大丰收,菜籽油也供不应求。”蔡建坤兴奋地告诉记者,“一亩收入1500元以上,比外出打工强。”今年他又承包了7亩多。
前阵子,收割完油菜,镇政府提议种彩色稻“喜迎十九大”。“大伙一听说种‘党旗’,争相报名。”正说着,有游客走进稻田拍照,蔡建坤赶紧迎上去,推荐最佳拍摄点。“游客多了,我们菜农也当起了义务导游。”
蔡市中:灯光比不上星星
8月28日晚上,传统七夕节。东白湖望回山酒店几十平方米的影音室里,“90后”蔡市中和新婚妻子顾丽莉,贴着墙一起作画。累了,两人将画笔一搁,牵手到阳台,仰望星空。从大上海“折”回老家东白湖,蔡市中圆了一个期待已久的梦。
这个梦关于家庭,也关于事业。“我和丽莉都是学设计的,东白湖吸引我们。”蔡市中说,“回东白湖创业,是一家人的决定。”
蔡市中毕业于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演艺平台运营工作。与演艺界、企业界客户打了多年交道后,蔡市中觉察他们内心的渴求,“很忙,想安静。”
创设怎样的氛围是他们喜欢的?过去一年里,蔡市中一直在做调研。“东白湖天生丽质,但这还不够,需要营造一些东西。”蔡市中把它诠释为“精神需求”。
去年12月,东白湖镇陈蔡村一家老酒店拍卖,在父亲的支持下,蔡市中接盘。今年2月,小夫妻俩回到了东白湖,一起张罗设计与改造。古老与时尚有机融合,是他们的设计理念。一边请来东阳木工师傅雕牛腿,一边自己作画,修饰墙体。
从去年到现在,东白湖镇迎来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多达几十位。“这股回归潮正在改变山区人口结构,影响发展轨迹。”东白湖镇党委书记寿浩波说,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年轻人,乡村活力喷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